茶叶蛋|清代内务府的茶叶蛋:小民确实吃不起

【茶叶蛋|清代内务府的茶叶蛋:小民确实吃不起】台湾有个奇葩学者说“大陆人民吃不起茶叶蛋”,袁枚同学听到后,忍不住得意地笑了 。这名清代出了名的美食家,曾在《随园食单》放肆炫富,夸耀他家做了好多好多茶叶蛋:“鸡蛋百个,用盐一两 。粗茶叶煮,两枝线香为度 。如蛋五十个,只用五钱盐,照数加减,可作点心 。”茶叶蛋居然一做就是一百个,绝对可以秒杀那名台湾学者 。
袁枚同学吃茶叶蛋的“奢侈”程度,甚至可以让光绪皇帝也要自叹不如 。光绪每天要吃四个茶叶蛋,一直以来,光绪都以为茶叶蛋是昂贵的奢侈品,外面的老百姓是吃不起的,因为御膳房开出的茶叶蛋价钱是每个“三十四两银” 。有一日,光绪手拿一枚茶叶蛋,问他的老师翁同龢:“此种贵物,翁师傅可曾吃过?”翁同龢连忙说:“老臣只在遇到祭祀大典时,才偶尔吃一次,否则不敢食也 。”
光绪皇帝的爷爷道光皇帝也一直相信茶叶蛋是奢侈品 。道光皇帝生活很检朴,穿的龙袍都打着补丁,因为觉得茶叶蛋实在太贵了,不大敢吃 。有一次,他问军机大臣曹振镛:“卿家平日吃茶叶蛋,需要多少银子啊?”曹振镛含糊地敷衍了过去,说:“臣自小患有气病,生平未尝吃过鸡蛋,故不知其价 。”
道光皇帝的爷爷乾隆皇帝也是认为茶叶蛋是寻常人家吃不起的奢侈品(真是奇葩一家亲) 。一次他在召见大学士汪由敦时,问道:“卿家一大早赶早朝,在家曾吃点心否?”汪由敦答道:“老臣家贫,晨餐不过茶叶蛋四枚而已 。”乾隆愕然问:“茶叶蛋一枚要十两银,四枚就要四十两了 。朕尚不敢如此纵欲,卿家怎么还说家贫?”
汪由敦知道自己不小心说漏嘴了,慌忙以“诡词”搪塞过去:“外间所售茶叶蛋,都是残破的坏蛋,所以老臣才能以贱价买之,每个只要数文钱 。皇上你吃的茶叶蛋,是特供的,有机的,转基因的,比金子还贵 。老臣家是万万吃不起的 。”
乾隆皇帝这才释然 。
实际上,清代市场中的茶叶蛋是什么价钱呢?不过是每个三四文钱而已 。负责内廷采购的内务府利用他们的权力,居然将鸡蛋的价格提高了五六百倍 。这个价位,确实是老百姓消费不起的 。
问题是,深宫之内的皇帝不知道茶叶蛋的市价,难道翁同龢、曹振镛、汪由敦同志也不知道吗?显然不可能 。那么他们为什么不敢对皇帝说实话?这又跟内务府在清代权力结构中的地位有关 。
内务府是独立于政府的宫廷机构,掌管的是皇室的“家事”,外朝官员不方便过问;在内务府当领导的都是皇帝的私臣、亲信,内务府的职工也都是皇家的家奴,一句话,他们是皇帝的身边人,虽然不具备管理国家的正式权力,但隐权力极大,外官岂敢得罪?一个茶叶蛋的价格牵涉到内务府系统内整个盘根错节的利益集团,外臣如果实话实说,只会招惹上不可预料的大麻烦,含糊其词应付过去,反倒博得了“善于辞令”的美名 。
其实也有朝廷官员想过追究内务府虚报价格的问题,不过以失败告终 。光绪年间,内务府采购了一批皮箱,每个报价六十两银子 。时任军机大臣的阎敬铭向慈禧太后报告说:“外间市场,皮箱的价格顶多不过是六两一个,内务府的报价高了十倍,平日浮冒之弊,可想而知 。”
老太婆摇头说:“恐怕没有这么便宜吧 。”阎敬铭再三说这个价钱太贵了 。最后慈禧不耐烦了,说:“既如此,那你就用六两银的单价,给哀家买一百个皮箱试试 。”并约定以半个月为限 。
阎敬铭拍着胸脯应承下来 。可是,等他带着银子到市场采购时,却发现所有的皮箱店“均已关闭”,找人一问,原来早有内务府的太监过来交待了:“半月内不准开张交易,如违必将货物打成齑粉 。”阎敬铭无奈,只好派人到天津采购,结果半个月过去,天津的箱子也没有运过来 。太后问阎敬铭皮箱置办得怎么样,阎无词以对 。后来阎才得知,他派去天津的家丁,已得了内务府一千两银,逃之夭夭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