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功|来新夏:研究“坏人”历史的人

【启功|来新夏:研究“坏人”历史的人】学生时代 辅仁四年 , 幸遇良师言传身教
在辅仁大学四年 , 因为学习条件较好 , 藏书丰富 , 我就想借机多学一些知识 。
我幼年随祖父来裕恂开蒙读书 , 他是晚清经学大师俞樾的高足 。七八岁时 , 随父母到了天津 。1942年 , 考上北京的辅仁大学历史学系 。此时正是辅仁大学的黄金时代 , 因为一些学生不肯上敌伪的大学 , 觉得辅仁比较中立、超然 。一些没有离开北京的教授也纷纷来到辅仁大学执教 。
辅仁大学的教师分为三类 。一类是旧学出身的 , 像中文系主任余嘉锡 , 他是前清举人 , 有很深的国学根底;二是像历史系主任张星烺 , 是德国回来的留学生;还有就是像启功这样自学成才的老师 。
此时 , 辅仁大学的校长是陈垣 。他每年都亲自授课 , 讲述中国历史名著评论 , 中国佛教史籍概论等课程 。陈垣先生讲课会点名 , 如果有人没来 , 他会问得非常清楚 , 让班长(我)去看看 , 是不是病了 。如果看到学生面孔很生 , 他就会问 , 你是来干什么的?有学生就说 , 我来听听 。他就说 , 你光听听不行 , 我这儿不是说相声 , 不是杂耍 , 你要听就选这门课 。对于每个选他的课的学生 , 他都非常关怀 。有学生上课打瞌睡 , 他也会说一下 , 但不会严厉斥责 。
陈垣先生还有一点极其可贵 , 就是每个学生的作业他都要亲自改 。他给学生布置了作业 , 他自己也在家里面做 。做完以后 , 选几篇学生的优秀作业 , 和他自己写的作业一起贴在教室的墙上 , 让学生自己比较、对照 。这个问题他是怎么处理的 , 怎么入手 , 怎么布局 , 怎么结构 , 怎么推论 , 怎么得出结论 , 每一个题目 , 陈垣先生都这样做 。这样一对照 , 我们就知道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他的这种做法 , 让我们非常感动 , 因为老先生已经60多岁了 。而且 , 他批改作业非常认真 , 一些微小的地方如句法、错字他也很注重 。有一次 , 我在一篇作业中 , 把“本”字下面带了一个钩 , 他打了一个叉 , 然后在上面写到“‘本’无钩” 。发作业的时候 , 他告诉我 , “木”的根必需直着下去 , 不能曲着长 , 否则就没法活了 , 所以不能有钩 。
在辅仁大学四年 , 因为学习条件较好 , 藏书丰富 , 我就想借机多学一些知识 。因此 , 我的成绩一直是班里的第一名 , 所以连续四年一直拿一等奖学金 , 没有花家里的一分钱 。有一次期末考试 , 余嘉锡先生给了我一个“B” , 我要靠奖学金生活 , 很在意成绩 , 就斗胆跑去问余老师 。结果他说:“我读了半生的书 , 只得了半个‘B’ 。”后来 , 高年级的同学才告诉我 , 余嘉锡平时给学生一个“C”都不容易 , 最高分就是“B”了 , 我一听 , 很后悔自己太鲁莽 。
我上辅仁期间 , 30多岁的青年教师启功先生在辅仁教国文 。除了国文 , 我还跟着启功先生学画 。当时 , 和我一起跟他学画的七八个人 , 有学生 , 也有社会上的人 。我们经常到他家里 , 看他作画 , 然后回去自己学着画 , 下礼拜就交卷 , 他拿去改 , 看看你哪儿画得不对 。跟他学了一年多 , 我总画不好 , 加上画画很耽搁时间 , 就没有学下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