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斯年|胡适为何劝说傅斯年不要批评孔祥熙

【傅斯年|胡适为何劝说傅斯年不要批评孔祥熙】原载《世纪》杂志
把胡适日记读一遍,发觉在他的心目中,孔祥熙胜于宋子文 。原本主张“打孔家店”的他,当傅斯年起而批孔时,竟劝其“勿攻孔” 。
胡适一生日记,记下的与他有过交往的人,多不胜数,孔祥熙便是其中之一 。
他的日记提到孔祥熙的次数,比提到宋子文要少得多,但对孔的印象,好于对宋的印象 。胡适曾用“贪利小人”四字表示对宋的鄙夷和不屑 。而他却没有怀疑孔的人品,起码在日记中看不出来 。
胡适到美国任大使后,对孔祥熙是敬重的 。这缘于一件事 。
胡适的前任王正廷,在任驻美大使期间,聘一位外国人帮中国大使馆作宣传,那人实际上是无赖,对王正廷狠狠敲诈,还状告中国大使馆,搞得王正廷和中国大使馆很被动 。胡适到任后,在前任留下的档案里,看到了孔祥熙与王正廷往来电文,遂对孔怀有敬意 。
他在1939年8月1日日记中写道:
“寻得王儒堂与孔庸之往来的电报两大档,读了真如同看神怪小说 。庸之的忠厚待人使我不能不佩服 。”
孔祥熙给王正廷的电报是怎么说的?哪些内容使胡适“不能不佩服”?胡适在日记中未予具体说明 。不过我们可以猜想,孔祥熙对于惹了麻烦的王正廷一定是宽恕的 。
胡适日记涉及孔祥熙的,主要是傅斯年“批孔”一事 。胡适本来是主张批孔的,到了美国以后,看法改变了,放弃了批孔 。1938年12月4日,他曾致电翁文灏,托其转告傅斯年不要批孔(此电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9月版《胡适全集》失收) 。
胡适生怕被傅斯年误会,在发这封电报几个月后,还写信向他作解释 。1939年5月24日致傅斯年信云:
当我得病之前一夕(十二月三夜),我曾草一电给咏霓嘱他转告吾兄谈老孔的事 。我希望此电不致引起你的误解 。
当十月十一月(1938)两个月之中,我深知国内和战两途的明争暗斗 。尤其是十一月初,近卫广播主和之后,渝府要人甚倾向和议 。(T ·F信上说他为‘圣裔’起草答近卫,已脱稿,因蒋电阻而止 。)其时渝方主和者汪、孔为首 。后来十二月中蒋先生坚决主持抵抗,政策始定 。但我当时深感觉两点:1.蒋在外时,渝府有甚大势力,可以决定政策,至少,可以大影响政策 。2.我从咏霓电文里,窥见蒋的主张可以抓住孔,而不能抓住汪 。因此我颇悬念政治组织与政治连系的问题,因设一问:当此和战未决之局(十一月初),若行政院长为精卫,其结果如何?若汪长政院而兼外长,其结果如何?若政院为宋子文,其结果如何?若为孙哲生,其结果又如何?
因此,我在临出行之前夕发那电给咏霓,指出此时蒋先生需要一个可以受商量的行政院长 。
“T·F”指蒋廷黻 。“圣裔”指孔祥熙 。信中说,孔祥熙和汪精卫都主和,但两人是不一样的,蒋介石的主张可以抓住孔,只是不能抓住汪 。胡适要傅斯年想一想,在和与战两种主张、两条道路还在明争暗斗之时,如果让汪精卫当行政院长,甚至还兼外交部长,结果会如何;如果让宋子文当行政院长,结果会如何;如果让孙科当行政院长,结果会如何 。胡适没有下结论,但结论呼之欲出 。
据说翁文灏按胡适的要求对傅斯年进行了劝告 。翁文灏1938年12月9日日记云:“接见……傅孟真(告以胡适之电,劝勿攻孔) 。”怎么劝,就大有讲究了 。翁文灏日记中对孔祥熙多有微词,他对孔祥熙这位顶头上司很感冒,以其当时的心态,他会认真去劝傅斯年,是大有疑问的 。在此之前,傅斯年已上书蒋介石,抨击孔祥熙。翁文灏12月11日日记云:傅孟真交阅七月十二日上蒋攻孔函,又十一月上蒋书,参政员五十二人署名……攻孔已是既成事实,劝也只能劝傅就此打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