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罗新: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之死

【契丹|罗新: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之死】天显元年(丙戌岁,926年)春,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完成了他征战生涯的最后一个目标,当然也是辉煌的目标:吞灭渤海国 。班师南归的路显得过于漫长,到七月二十日,大军才回到半年前攻拔的扶余城 。这一天“上不豫”,阿保机病倒了 。夜里,“大星陨于幄前” 。七天后,五十五岁的阿保机驾崩 。《辽史》说,他死的这天早晨,长达一里的黄龙盘旋缭绕在扶余城内的子城上,“光耀夺目,入于行宫”,同时或稍后,“有黑紫气蔽天,逾日乃散” 。阿保机这场死,比起古代其他帝王的死,似乎动静特别大,异象特别多,故史称“扶余之变” 。
古开国之君起自匹夫,提三尺剑而得天下,虽是马上得来,却必定说成受天之命 。史书中受命之君种种奇迹瑞象的记录,多与诞降有关,大概都是“鼎革”预备工作的一个环节 。耶律阿保机也不例外,《辽史》记他母亲因“梦日堕怀中”而有娠,生时“室有神光异香”,一出生就会爬,壮硕如三岁孩子,三个月即可行走,一岁会说话,能预知未来,自称常有神人在身边护卫,等等,与古来神皇圣帝并没有太大的不同 。然而,和他们不同的是,阿保机不仅生得神神怪怪,而且死得也轰轰烈烈 。一般地说,诞降奇迹是改朝换代之际用以神化新君的,一旦鼎革完成,不再有必要继续论证他的受命神话,史书中那些打江山的君主死的时候就不必再伴有非自然现象 。因此,辽代史料如此大肆渲染耶律阿保机之死,就有些异乎寻常了 。
而且,耶律阿保机的死还另有惊世骇俗、匪夷所思之处:他三年前已经准确地预言了自己的死 。《辽史》记阿保机于天赞三年(甲申岁,924年)六月十八日,“召皇后、皇太子、大元帅,及二宰相、诸部头”,说了一番难以捉摸而令人“惊惧”的话 。他首先提到“圣主明王,万载一遇”,指出优秀的领导者并不多,说自己“既上承天命,下统群生,每有征行,皆奉天意”等等,解释自己在位以来的所有行为都是秉承天意的,功绩多多,而无不当 。接着谈后嗣的安排,说“宪章斯在,胤嗣何忧”,对既定的继承制度显得颇有信心 。然后话锋一转,说了几句意味深长的话:“升降有期,去来在我 。良筹圣会,自有契于天人;众国群王,岂可化其凡骨 。”大意是说我这样的非凡之人,生死之期,去来之会,都是由天早已安排好的 。如果没有随后明明白白的生死预言,这几句话终究是模糊难懂的 。他接下来说:“三年之后,岁在丙戌,时值初秋,必有归处 。”仔细去听,既像是预言,又像是承诺 。最后,阿保机说:“然未终两事,岂负亲诚?日月非遥,戒严是速 。”字面的意思,是说我还有两件事没完成,但绝不会说了话不算,时间这么紧,抓紧准备出发吧 。《辽史》记阿保机说完这些话,“闻诏者皆惊惧,莫识其意” 。
很少有历史学家会认真对待史书中君主诞降的异象描写,但耶律阿保机提前三年预言自己死期的这条史料又难以否定 。这段话,营中所有的贵要都亲耳听到了,不大可能是在阿保机死后编造的 。当然,阿保机的原话不可能是汉语,据说他不是不会汉语,但从不在契丹权贵面前说 。那么上面引的这些话起初是以契丹语口传下来,后由汉臣译写为雅言 。比如“三年之后,岁在丙戌”,在阿保机的原话里,大概本来是“再过三年,到狗儿年”云云 。清代赵翼在《廿二史札记》里有一条“辽金之祖皆能先知”,似乎不敢怀疑阿保机这种预知未来的能力,解释说“草昧开创之主,亦必有异禀,与神为谋……岂非所谓宿慧性成,鬼神相契,有不可以常理论者耶” 。大致上可以相信,阿保机的确提前三年预言或承诺了自己的死亡 。后世读史者所面对的难题,只是如何理解、如何解释这一史实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