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美龄|气短情长:日记中的蒋介石情感( 三 )
其实,新人欢笑的背后,也并不是没有不和谐音 。蒋介石、宋美龄家庭出身悬殊,教育背景迥异,生活习性也不相同,婚姻生活难免龃龉 。蜜月之中,两人就爆发争吵,因为宋美龄外出,蒋介石寂寞难耐,“心甚不乐”,因而与宋怄气,结果宋美龄一气之下回到娘家,蒋“扶病连夜往访,彼甚以不自由为病,复劝余以进德,心颇许之 。夜中以心悸惊跳,不能安眠” 。
看得出来,婚后第一次的磨合,宋美龄大得上风,毕竟宋美龄年轻蒋介石十岁,又有强大的家庭背景和良好的个人素质,对于蒋介石这样马上得天下的暴发者,有很大的心理优势 。所以,1928年初,蒋介石日记记有:“与三妹往访莲妹不晤,其家有客打牌,见之愧怍,为爱所轻也 。”莲妹是蒋介石胞妹蒋瑞莲,因其家中有人打牌,蒋即担心“为爱所轻”,这既可见出蒋介石心灵的敏感,又折射出宋美龄在其心目中的地位 。
1928年5月29日,蒋介石在日记中提到:“自译三妹电 。”这样不经意的一个句子如果和陈诚家书结合看,或许又会产生出一些有趣的内容 。在给妻子谭祥的家书中,陈诚说:
“蒋夫人问我每日有信否?我就想起蒋先生(中正)译电报的情形了 。听说有一次蒋先生给夫人拍一封电报,是蒋先生亲译的 。将电稿放在抽屉里,看一字译一字 。看见有人进他的房内,即刻将抽屉关好 。你看好笑否?”
蒋介石自译电报,已经引起国民党高层并不一定是恶意的窃笑,对此,或许只有蒋介石自己蒙在鼓里 。蒋介石对宋美龄的在意以及性格中的小心拘谨在这样一个小小的细节中显露无遗 。
气短情长:日记中的蒋介石情感
随着婚姻的延续,蒋介石对宋美龄的依赖与依恋之情日益浓厚 。1930年12月4日,蒋介石日记中称:
“自我有智识以来,凡欲出门之时,必恋恋不肯舍弃我母 。到十六岁时,必待我母严责痛击而后出门 。及至二十余岁犹如此也 。此天性使然,不能遽改 。近三年来,凡欲出门时,此心沉闷、惨淡惨恼,必不愿与妻乐别者,岂少年恋母之性犹未脱耶,余诚不知其所以然也 。”
中年以后的蒋介石,严守分际,本质上他不是可以在人群中如鱼得水之人,在强硬的外表下,掩藏的是一颗敏感孤独的心灵 。宋美龄之前,虽然历经沧海,但蒋介石始终认为自己没有找到真正的感情归宿 。在他眼中,宋美龄不仅惊为天人,而且“以公忘私,诚挚精强,贤妻也”,极大满足了他情感的需求 。随着时间的流逝,恋情、亲情、友情交织,蒋介石渐渐把幼年时对母亲的依恋投射到宋美龄身上,所以,与宋美龄短暂的分离都会让他感到苦恼:
“上午同三妹往吴淞游行,闻其不回南京,心甚抑郁沉闷 。人有母爱其子,兄爱其弟,姐爱其妹,妻爱其夫,而余孑然回京,谁爱谁惜谁知余?呜呼!苦莫若于孤儿,恨不孝奉吾母,今悔何及,伴侣既无,百事灰心,吾母不能复生矣,呜呼!……晚意兴萧然,不知妻其知吾之哀悲吾母而又独居之苦也 。”
同样的记载还有很多:
“下午到汤山休息,爱妻不能同行,可惜 。夫妇未得时时同住,是人生一切不幸之由也 。”(1931年11月17日)
“时思爱妻,望其速回 。”(1932年3月23日)
作为政治人物,蒋介石不肯轻易信赖他人,但是宋美龄渐渐成为他衷心信赖、依为臂助的伴侣:“今日为我俩二周结婚纪念日也……结婚二年,北伐完成,西北叛将溃退潼关,吾妻内助之力,实居其半也 。”日常生活中,宋美龄常常会让蒋介石惊喜和感动 。蒋介石远出回到家中,宋美龄精心准备:“妻盛装整室相候,敬礼如宾,欣慰快乐”;身体不适时,“妻侍病护疾,忧劳异甚,其诚切实过于割肉疗疾也”;花前月下,宋美龄也不失风情:“晚与妻观月,独唱岳飞满江红词” 。蒋介石对宋美龄心理上的恋慕从他看似不经意的一段记载中体现得至为明显:“林泉睡眠妻旁,为之心安” 。
推荐阅读
- 宋美龄|误诊致死,帝王葬礼,宋美龄和蒋经国使老蒋成了一个笑话
- 蒋介石|蒋介石第一次下野后,迎娶宋美龄,五个月后重新复出,权力更大
- 蒋介石|误诊致死,葬礼闹剧,宋美龄和蒋经国让蒋介石成了一个笑话
- 张学良|张学良葬礼,104岁的宋美龄送去一个花圈,上面写的8个字让人泪目
- 蒋经国|宋美龄知晓蒋经国突然去世之后,说了一句话,让人感到心酸
- 奥黛丽·赫本|过目难忘的瞬间,梦露亲吻唐纳德,62岁的赫本很时髦,83岁的宋美龄
- 宋美龄|为防止蒋介石外遇,宋美龄想出一个方法,如今很多富婆都在用
- 宋美龄|罕见照片:美军向日军举白旗,坐金字塔顶上野餐,宋美龄用缝纫机
- 宋美龄|罕见照片,宋美龄给老蒋夹肉,林徽因“背”巨石,赵一荻的结婚照
- 口碑剖析实情长虹65d4ps与65a4us哪款更好?评测教你怎么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