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美国是如何进行历史教育的( 四 )


同一本教科书也介绍了美国《独立宣言》起草人杰弗逊和奴隶制之间的关系 。同为弗吉尼亚的庄园主,杰弗逊和华盛顿一样,一生和奴隶制密不可分 。虽然他在起草《独立宣言》时,企图加入谴责奴隶贸易并把所有人都包括进“人人生而平等”范畴(后来由于其他人的反对而未能如愿)的内容,美国独立后又在私下多次表示奴隶制将是美国永远不可宽恕的罪恶,但在公开场合,他和华盛顿一样,从来没有勇气公开谴责奴隶制 。在他的杰弗逊式的美国民主中也不包括黑人 。但他最引起非议的,是他和家里的女黑奴赛莉海明斯的私情 。杰弗逊甚至和她生下了私生子 。这段私情在1998年由DNA所证明,引起了舆论的广泛关注,加深了公众对国父们的政治理想和个人生活之间矛盾关系的理解 。这套历史教材在谈到杰佛逊时还特意选用了赛莉的画像 。
美国历史教育如何贯彻爱国主义
任何国家的历史教育都要贯彻爱国主义的原则,主要是建立对国家的身份认同,培养民族自豪感 。美国的历史教育也强调“美国人”的概念,但重点不在于“做一个美国人”(或者说“做一个美国人”这样的问题基本不会出现),而在于让学生认识到今天的“美国人”这个概念是怎样演变来的 。上面引述的《美国史——从前哥伦布时代到新千年》开篇就说:“这些有关美国历史的故事会帮助你问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美国人?’而你的思考又将帮助回答这个问题 。”这样的说法并没有先验地设定一个让学生理解和接受的“美国人”的身份认同,而是告诉学生:“美国人”这个概念始终是开放给每一代的美国人去思考的,而他们的理解和选择也就帮助塑造了每一代的“美国人” 。
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一样,只要是爱国主义,就难以摆脱狭隘偏激和情绪化的影响 。很多所谓爱国主义的表现其实是对外界的无知和排外情绪,甚至是种族主义,这一点在美国一些政治上比较保守的人群中(很多又集中在南部和中部一些相对闭塞的地方)表现得非常突出 。但在多元化的美国社会中,爱国主义教育一般处于自由派的影响之下,不但说教的色彩比较淡薄,没有强加于人的姿态,而且教育者(包括教材)和学生之间可以感觉到一种平等和信任关系 。这在上面“什么是美国人”这个例子中可以感受得到 。实际上,我在美国学历史和教历史最大的感受,就是平等和信任 。作为外国学生,在美国上历史课可以毫无顾忌地对美国历史和政治作出种种批评;作为外籍教师或教授,学校当局和同事从来不会考虑雇佣你教文科会不会有任何意识形态的“副作用”,你的讲课是否符合美国爱国主义的“主旋律” 。雇佣的唯一资格,就是学术背景和水准,包括多元化的族裔成分 。学校不会冒着被起诉的风险说你意识形态有问题(当然,公开挑战普世的道德原则为奴隶制和种族迫害辩护的除外) 。在美国教文科,不但不用担心是否“爱国”,甚至可以为中国加入朝鲜战争辩护,也可以高度评价越南领导人胡志明 。大量外国人站在美国的讲台上讲授文科课程甚至批评美国,充分体现了这个国家的民族自信,这又何尝不是爱国主义教育最好的活教材?
作为一个移民国家,美国爱国主义教育最大的特色,就是寻找既符合各色人等的身份和需求,又符合这个国家历史和制度的共同点,即对自由的追求和对权利的肯定 。这就使得美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实际上非常简单易行 。爱国不是抽象的,不是上对下的,也不是光讲奉献,而是落实到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上 。美国宪法关于自由和权利的修正案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它们把个人权利和国家认同直接联系起来,是最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 。在这个意义上,广义而言,任何捍卫个人自由的行为都是爱国主义的 。美国加入两次世界大战的理由不是美国受到了侵犯,而是自由受到了威胁 。对冷战和反恐战争的解释也是如此 。这样的爱国主义把个人和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看得见摸得着 。美国的历史教材中,一般不会直接出现赞颂自己的国家如何伟大,对人类作出种种贡献这样的词句,但“自由”却是很常见的 。这样的历史教育,当然与美国这个国家特定的民族经验和得天独厚的历史条件有关,但考虑到今天差不多每个国家都把“自由”写进了宪法,又何尝不对其他国家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