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会师|井冈山老人称毛、贺婚前曾托人找杨开慧

2011 年10 月,井冈山市政协的一位退休副主席告诉我:茅坪的谢美华老人了解毛泽东在井冈山的许多事情,特别是当年毛泽东派人找过杨开慧的情况 。
原载《世纪》杂志
作者系井冈山市委党史办副研究员,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兼职教授
对于毛泽东与贺子珍1928 年5 月底结缘于井冈山的史实, 有一个如何看待的问题,即毛泽东在当时情形下为什么要与贺子珍结合? 笔者在从事井冈山斗争历史研究40 余年过程中, 曾经采访了龙灵、谢梅香、苏兰春、刘克犹等七八位历史当事人或知情人, 得出的结论是毛泽东与贺子珍的婚姻, 有着世人知之甚少的三方面内情 。
一是“山大王”袁文才、王佐为自身利益, 共同策划了保媒联姻的计谋; 二是毛泽东贺子珍在实际接触中产生互为仰慕的恋情, 毛泽东对才貌俱佳的贺子珍爱得很深; 三是毛泽东在得知杨开慧已是遭敌杀害的确讯后, 由朱德、陈毅等的热心促合而最终结缘 。对于前两方面的内情, 资料上的依据较为充分, 足可立论 。而对于第三方面的缘由, 在资料上一直较为笼统,缺乏具体的可信力 。这个在笔者心头悬挂已久的问题, 却于最近得到一位老人的证实 。这位老人十余年来生活在茅坪的八角楼旁边,我们却没有掌握这一情况 。
毛泽东与吴福寿成了忘年交
2011 年10 月,井冈山市政协的一位退休副主席告诉我:茅坪的谢美华老人了解毛泽东在井冈山的许多事情,特别是当年毛泽东派人找过杨开慧的情况 。获知这样的信息,我与井冈山会师纪念馆的几位同志,来到了茅坪谢美华家里 。1926 年出生的谢美华,系井冈山茅坪人,为八角楼的房东谢池香的堂侄 。
谢美华于1941 年考入吉安师范,1945年2 月参加“青年救国军”在瑞金入伍 。1949 年3 月,谢美华随部队投诚中国人民解放军 。同年9 月,回到宁冈参加工作,分配在县粮食局,任大陇仓库主任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谢美华转入原宁冈县教育界任中学教师,1990 年离休 。
在对谢老的相关情况作了询问之后,针对我们提出的问题,即毛泽东当年派人去湖南找杨开慧一事,谢老对我们谈到这样的情况:
谢美华有个亲姑姑叫谢桂莲,19 岁那年嫁给大陇乡中村村民吴福寿为妻 。吴福寿于1864 年出身小康家庭, 青少年时读过私塾, 有一定的古文功底,并写得一手好毛笔字 。他从18 岁起投师学打银子,出师后成了一名行艺四乡的银匠 。吴福寿正是在茅坪一带行艺期间,由人撮合与谢桂莲结为夫妻 。
【井冈山会师|井冈山老人称毛、贺婚前曾托人找杨开慧】成婚后的吴福寿为了在茅坪一带行艺方便,向妻子的堂弟,即八角楼的房东谢池香借房子住,住在八角楼天井左侧的房间里 。不久,吴福寿夫妻从八角楼搬出,搬到谢池香的另一幢私宅,即茅坪村口小拱桥旁边的一幢房子里,开设了一间小伙铺兼银匠店,挂出了“吴义盛号”的招牌 。
1927 年10 月初,向来宁静的山乡茅坪发生了自古至今的大喜事:井冈山的“山大王”袁文才洞开寨门,将秋收起义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迎进山里,在茅坪“安家落户” 。吴福寿也加入在袁文才农民自卫军和茅坪群众迎接部队到来的行列中 。
在袁文才的安排下,谢池香腾出全村最好的宅房八角楼,让毛泽东居住 。从此,八角楼成了毛委员在茅坪的固定住所 。当年的茅坪只有十几户农家和小店铺,几分钟就可以走个遍 。一则吴福寿与谢池香的亲戚关系,二则毛泽东多次到过“吴义盛号”,没过多久,吴福寿与毛泽东互相之间熟悉了,两人常常在一起交谈 。一来二去,比毛泽东大29岁的吴福寿,与毛成了感情融洽的忘年交 。这里面的原因是毛泽东发现吴福寿的社会阅历甚广,与他交谈可以了解到不少事情, 而且吴福寿对诗文字画也很懂,一手毛笔字写得很好,因而感到合得来 。毛泽东有好几次请吴福寿帮助抄写材料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