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皓|东吴北伐的一场闹剧,孙皓听信谶语率领大军“公费旅游”

三国时期蜀汉与东吴的后主都是昏君,不同的是,刘禅好歹还能算是一个仁君,孙皓简直是昏君和暴君的结合体 。很多人洗孙皓是个聪明人,还拿出孙皓即位初期时的表现作为证据 。然而事实上就是孙皓把东吴的政治搞坏了,民心搞丢了 。司马昭伐蜀的时候至少还有一批又一批的蜀汉军民坚持抵抗,司马炎伐吴时东吴军队几乎一溜烟跑个精光 。这就是鲜明的对比 。在孙皓统治东吴时期,有一场闹剧性质的北伐,孙皓听信谶语,率领大军北伐,但是什么也没干就撤军,搞了一次"公费旅游" 。下面小编就来聊一聊这件事 。
孙皓的历史形象
孙皓|东吴北伐的一场闹剧,孙皓听信谶语率领大军“公费旅游”
文章图片

最后是骄奢糜烂 。在当时东吴的实力远远落后于西晋,然而孙皓仍然是骄奢糜烂,他大兴土木修筑工事;又沉迷酒色,后宫佳丽数千,孙皓下令制造金银饰品,让后宫女性穿戴相扑为乐,"朝成夕败" 。孙皓宠妃左夫人(张美人的姐姐)去世,孙皓为她修筑极其华丽的陵墓和无数的陪葬品,自己治丧半年不出,以至于东吴穿出孙皓去世的谣言 。这样一个国君,即便有被丑化的因素,那也太恶劣了一些 。
孙皓闹剧性质的"公费旅游"
孙皓是一个很相信谶纬、望气的君主 。这些就是一种带有神话性质的预言,在古代相当的有市场,比如"亡秦者胡"、"代汉者当涂高也"、"牛继马后",就是古代著名的谶语,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历史 。不过孙皓也未免太相信了一些,也因此闹出不少闹剧 。
孙皓|东吴北伐的一场闹剧,孙皓听信谶语率领大军“公费旅游”
文章图片

比如有望气者说荆州有王气,对扬州不利,于是孙皓就重启武昌为首都,甚至破坏在武昌山岭附近的东吴大臣祖坟,来破坏这个所谓的王气;孙皓迁都后建业空虚,引发山越施但的叛乱 。施但被留镇建业的丁固、诸葛靓镇压,孙皓又自以为荆州王气来源,浩浩荡荡重返建业,前后时间也就一年多一些而已,却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
【孙皓|东吴北伐的一场闹剧,孙皓听信谶语率领大军“公费旅游”】
孙皓|东吴北伐的一场闹剧,孙皓听信谶语率领大军“公费旅游”
文章图片

在东吴建衡三年(即公元271年)又发生了一件离谱的事情 。有个叫做刁玄的人参考司马徽与刘廙对命理运数的看法,又加以增饰,得出一句谶语:"黄旗紫盖见於东南,终有天下者,荆、扬之君乎!"意思就是出身东南扬州的孙氏要统一天下;又有西晋降人声称,寿春有"吴天子当上"的童谣 。古人眼中童谣也是具有预言性质的,是上天的指示方式之一 。
孙皓|东吴北伐的一场闹剧,孙皓听信谶语率领大军“公费旅游”
文章图片

孙皓得知刁玄伪造的谶语和寿春童谣非常高兴,认为自己是真正的天命之子 。如果仅仅是这样也就算了,关键是孙皓实在是有些迫不及待,不顾大臣的劝谏,马上就打算进行北伐,还带着自己的母亲、妻子以及后宫三千佳丽,从牛渚西行渡江,打算要"青盖入洛阳" 。这哪里是去打仗,简直就是拖家带口"公费旅游" 。西晋侦测到东吴用兵的动向,也给予了较大的重视,令大司马司马望率领两万中军、三千骑兵屯兵在淮北,应对孙皓的北伐 。
孙皓|东吴北伐的一场闹剧,孙皓听信谶语率领大军“公费旅游”
文章图片

当时是正月月末,天气还很寒冷,在途中又遇到大雪,道路泥泞不堪 。士兵们穿着铠甲拿着兵器,又要护送孙皓的车队,行军艰难,几乎要冻死 。于是乎军中出现这样的传言,说如果遇到西晋军队,就投降西晋反击孙皓 。军心大乱士气崩溃,这次北伐根本没有办法再进行下去,孙皓也就撤军回建业了 。司马望蹲到一个寂寞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