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曾国藩:考试被当众羞辱,建湘军险被害,人知耻而后勇终会有大成

曾国藩从小平庸,经历4次奇耻大辱他知耻而后勇,终成一代半圣
中国有两个半圣人的说法,其中两圣是孔子、王阳明,还有半个圣人则是晚清四大名臣之首的曾国藩 。但值得注意的是,曾国藩在30岁之前还是平庸之人,却在之后立功、立德、立言,成为半个圣人,这是怎么一回事?
【曾国藩|曾国藩:考试被当众羞辱,建湘军险被害,人知耻而后勇终会有大成】这要从曾国藩经历的4次“奇耻大辱”上说起 。
曾国藩|曾国藩:考试被当众羞辱,建湘军险被害,人知耻而后勇终会有大成
文章图片

第二:权贵唾骂
曾国藩凭借自己不屈不挠的毅力,似乎也时来运转,从秀才一路考到了进士,进而留京为官 。这对一个出身农村的人来说无异一步登天,但是在权贵满地走的京城,曾国藩只是一个乡野村夫 。他曾在家书中自述,自己虽然身居庙堂,但其实微不足道,甚至遭遇过不少嘲笑与出言唾骂 。
好在从小历经挫折、七次科考的曾国藩已经练就了越挫越勇的品质,面对这些轻视,他却是斗志越发昂扬,最终创造了十年七迁的官场奇迹,惊呆了一众权贵 。
曾国藩|曾国藩:考试被当众羞辱,建湘军险被害,人知耻而后勇终会有大成
文章图片

第三:险遭杀害
晚清党派纷争剧烈,满汉之争也是愈加频繁,权力场尔虞我诈更甚前朝 。经历十年七迁奇迹的曾国藩因政治靠山倒台,被外放地方为官 。就在他萌生归隐之意时,恰逢母亲病故,因此丁忧回到长沙 。守孝次年,湖南遭遇太平天国侵扰,同时各地滋生匪患,咸丰皇帝命其兴办团练,保卫地方 。由此开始,曾国藩组建湘军,大肆剿匪 。
结果就在剿匪过程中,曾国藩调动绿营兵无果,还遭遇绿营兵变,与湘军发生械斗,他本人差点被杀 。后来事情闹大,曾国藩被迫离开长沙,一场原本正确的事情非但没有得到地方支持,反而差点丢了性命 。
曾国藩|曾国藩:考试被当众羞辱,建湘军险被害,人知耻而后勇终会有大成
文章图片

第四:落井下石
长沙事件以后,曾国藩决心将湘军打造成一支能战之军,终于在咸丰四年练成一支一万七千人的敢战、能战之师,并在湘潭之战中十战十捷,由此一雪长沙事件之耻 。然而,此时曾国藩也犯了兵家大忌,被胜利迷昏了头脑,想要再创辉煌,于是进军江西,却遭到官场排挤,心灰意冷之下他再次以守孝名义退出官场 。而后,与咸丰皇帝洽谈无果,被咸丰皇帝厌弃,前途顿时一片灰暗 。
如果说前3次大辱从未真正击垮曾国藩,那么第4次来自于王朝皇帝的大辱对其的打击是非常严重的,这也是第一次,曾国藩在心中重新衡量忠君爱国到底值不值得 。
曾国藩|曾国藩:考试被当众羞辱,建湘军险被害,人知耻而后勇终会有大成
文章图片

他在家开始认真思考自己的人生,常把自己关在屋里,结合自己的经历,重读圣贤经典 。当他读到”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时候,终于明白自己为什么会有今天的结局了,那都是因为自己太浮躁了,太锋芒毕露,太高傲了,想做出成绩,就必须要学会接受现实,跟现实同流合污有时候是更巧妙的征服,而忠君值得推敲,但爱国就是爱民 。
顿悟以后,曾国藩成了一个真正圆通的人,他不再刻意要求他人如何,不再过多苛责,深知水至清则无鱼,而是反向苦修自己,修身齐家,而后步步为营治国平天下,不断的脱胎换骨,最终以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立功,以自身道德水平立德,以家书整理出自成一派的言论,立言,终于成为一代半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