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水淹七军|曹丕知道关羽水淹七军的真相:于禁不是归降,关羽也没有那么傲慢

关云长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曹军两员大将一死一降,五子良将中第一个晋位四方将军假节钺的于禁成了笑柄,庞德则成了威武不屈的典范 。
于禁之所以成为三国笑柄,也是拜《三国演义》所赐,这本书把于禁写成了一个跪地乞降的胆小鬼 。但是我们翻看三国正史就会发现,曹丕应该是知道关羽水淹七军真相的:于禁不是归降,关羽也没有那么傲慢 。
【关羽水淹七军|曹丕知道关羽水淹七军的真相:于禁不是归降,关羽也没有那么傲慢】所以曹丕在诏书中给襄樊之战下了结论:于禁之降,跟秦晋崤之战中的孟明视一样,既然于禁的作法跟孟明视一样,那么我也不介意做一回秦穆公!
关羽水淹七军|曹丕知道关羽水淹七军的真相:于禁不是归降,关羽也没有那么傲慢
文章图片

于禁带领的七军有三万人,也就是说,他的麾下至少有三百个百人将和三十个千人将,这些人一股脑都投降了:“禁与诸将登高望水,无所回避,羽乘大船就攻禁等,禁遂降 。”
这三四百个将领一股脑投降了,但是关羽一个也没收归己用,这说明从于禁到百人将,大家都采取了不合作的态度:停止抵抗可以,反戈一击不干 。
这时候我们就要来看关羽的度量了:熟读春秋左传的关羽,绝对不会对叩首请降的于禁那么不客气 。
关羽水淹七军|曹丕知道关羽水淹七军的真相:于禁不是归降,关羽也没有那么傲慢
文章图片

如果于禁真的归降了关羽,那将是轰动三国的惊天新闻:只要于禁披上蜀军(实际是汉军)战袍,往两军阵前一站,对曹魏的士气,就是毁灭性的打击,曹操闻讯后也会被气吐血 。
作为一代名将,关羽不可能那么没头脑,也不可能那么傲慢,对送上门来的于禁冷嘲热讽后关进大牢 。如果于禁肯归降,这样一个重量级敌将,是一定要送到成都交给刘备安排——这是大功一件,也可以表示对刘备的尊重 。
但是关羽只把于禁关了起来,既不杀也不放,更不往成都送,这说明关羽对于禁归降还抱有希望:等我拿下樊城,再慢慢做你的思想工作,曹魏大势已去,你不降也得降!
关羽水淹七军|曹丕知道关羽水淹七军的真相:于禁不是归降,关羽也没有那么傲慢
文章图片

于禁卑躬屈膝,关羽傲慢无礼,这是《三国演义》中的说法,但这说法贬低了于禁,却也没有抬高关羽,作为魏蜀吴三国公认的“万人敌”、曹魏眼中蜀汉唯一的名将,关羽不可能对前战友这么冷酷,而且出于战略需要,他比任何人都想收服于禁 。
但是不管怎么说,于禁没有战斗到生命最后一刻,这是他抹不去的污点,他也为此深深自责,由于每日备受内心煎熬,于禁回归曹魏的时候,已经老得不成样子了:“文帝践阼,权称藩,遣禁还 。帝引见禁,须发皓白,形容憔悴,泣涕顿首 。”
于禁肯定也在后悔当时为什要停止抵抗,如果他被关羽阵前射杀,那么死后的谥号就不是“厉侯”,而可能是“忠侯”“壮侯”了 。
“厉”是个恶谥:“暴慢无亲曰厉、杀戮无辜曰厉 。”这个谥号还不如没有,于禁被盖棺定论,成了令人不齿的降将 。
于禁的投降遭到那么多人的唾弃,这就让熟读三国正史的人感到费解了:张辽、张郃、关羽、黄权、太史慈等人都是降将,怎么没人骂他们?是不是因为这些人在投降后又为新主公建功立业了?跟于禁比起来,这些人更值得尊重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