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老照片:清廷花60万两白银为他立牌坊,国人愤怒,15年后推倒

1901年9月7日,清廷与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这份条约的第一条内容大家知道是什么吗?不是割地,不是赔款,而是道歉与纪念 。
条约中说,因克大臣被戕害,清国皇帝派员赴德国表达惋惜之意,并在其遇害处所竖立铭志之碑,列叙清国皇帝惋惜凶事之旨 。所谓的“克大臣”,就是德国公使克林德 。
老照片|老照片:清廷花60万两白银为他立牌坊,国人愤怒,15年后推倒
文章图片

今天我们来说说清廷为克林德所立的“铭志之碑”,即“克林德碑” 。
克林德碑实际上是一座牌坊,在《辛丑条约》签订的两个多月之前,就已经开始动工修建 。
老照片|老照片:清廷花60万两白银为他立牌坊,国人愤怒,15年后推倒
文章图片

整座牌坊采用传统的四柱三间七楼形制,汉白玉蓝琉璃瓦庑殿顶式,宽约4.7丈,高约2丈,东西横跨繁华的东单北大街 。
老照片|老照片:清廷花60万两白银为他立牌坊,国人愤怒,15年后推倒
文章图片

清廷为建这座牌坊耗银60万两,历时一年半而成 。1903年1月8日,克林德碑竣工,现场举行了落成典礼 。醇亲王载沣奉光绪皇帝之命前往碑下祭奠克林德,大学士王文韶、户部侍郎那桐等众多朝廷大臣随行 。
老照片|老照片:清廷花60万两白银为他立牌坊,国人愤怒,15年后推倒
文章图片

当天上午,姜桂题率武卫军左翼兵丁以及德军一小队士兵,分立路旁,充作仪仗 。德国军乐队先行奏乐,然后载沣宣读祭文,继而德国公使穆默宣读祭文,再奏乐、放鞭炮,众人从牌坊下穿过而散 。
老照片|老照片:清廷花60万两白银为他立牌坊,国人愤怒,15年后推倒
文章图片

这些穿着清朝官服的大臣在向克林德表示“哀恸”之时,不知心里在想些什么?他们觉得理应如此,还是不得不然?胸中奔涌的是伤感,还是耻感?
老照片|老照片:清廷花60万两白银为他立牌坊,国人愤怒,15年后推倒
文章图片

按照德国的要求,碑坊上面用拉丁、德、汉3种文字,刻着光绪皇帝颁布的“惋惜凶事之旨”:
“德国使臣男爵克林德,驻华以来,办理交涉,朕甚倚任 。乃光绪二十六年五月,拳匪作乱,该使臣于是月二十四日遇害,朕甚悼焉 。特于死事地方,敕建石坊,以彰令名,盖表朕旌善恶恶之意 。凡我臣民其各惩前毖后,无忘朕命 。”
老照片|老照片:清廷花60万两白银为他立牌坊,国人愤怒,15年后推倒
文章图片

光绪皇帝表示了对克林德的哀悼,要求全体臣民“惩前毖后” 。当时有报纸写道:“纶音下逮,恩及九原,死者有知当亦无憾矣 。”也就是说,皇帝已然如此,克林德该满意了吧?
老照片|老照片:清廷花60万两白银为他立牌坊,国人愤怒,15年后推倒
文章图片

皇帝和大臣的真实想法如何不得而知 。可以确定的是,当时从牌坊下走过的很多普通百姓都抬不起头来,心中只感到愤怒和耻辱 。国弱被人欺,上上下下除了隐忍,暂时别无他法 。
老照片|老照片:清廷花60万两白银为他立牌坊,国人愤怒,15年后推倒
文章图片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德国战败 。2天后,北洋政府拆除克林德碑,将全部建筑材料运往中山公园,在园内原样重建 。不过,匾额不再是光绪皇帝的“惋惜凶事之旨”,而改成了“公理战胜”四字 。
【老照片|老照片:清廷花60万两白银为他立牌坊,国人愤怒,15年后推倒】至此,在北京街头招摇了15年的克林德碑被推倒,压在百姓心头的国耻之痛总算舒缓了一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