谥号|姓、氏、名、字、号、谥号,中国姓氏文化原来是这么来的( 二 )


所以我们要是穿越到古代的话,只能叫他们的表字,不能直接上来就喊:“李白、曹操、刘备”,显得咱们穿越过去的人多没文化似的 。
什么叫号?
谥号|姓、氏、名、字、号、谥号,中国姓氏文化原来是这么来的
文章图片

号也是自己起的,是自己对自身价值观的感悟或用以标志自己,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黄庭坚,字鲁直,号涪翁,又号山谷道人 。从这些号里,亦或儒家、亦或道家、亦或佛家……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看待世界的态度 。
什么叫谥号?
在号里,有一类特殊的号,叫做谥号 。谥号是指人死之后,后人依照逝者生平事迹,进行评定 。给予他们或褒奖或贬评的文字,这种做法始于西周 。总的来说,古代历史上的皇帝、皇后以及诸侯大臣等社会地位相对较高人物,在其去世之后朝廷会依据其生前所作所为,从而给出一个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这就是通常意义的谥号 。
谥号根据逝者生平的作为,大概分成四种:“上谥”、“下谥”、“平谥”、“私谥” 。
上谥,就是表扬性的谥号:“孝庄文皇后”就是她死后,康熙为她上的谥号 。表示她恭孝端庄的一生 。所以我们在看《康熙王朝》时,布木布泰自称“孝庄”,知道这个小知识点后,再看这句台词,真有点让人毛骨悚然呢!
谥号|姓、氏、名、字、号、谥号,中国姓氏文化原来是这么来的
文章图片

上谥还有很多种:文、武、景、烈、昭、穆、仁、安、比、成、纯、慈、聪、达、定、道等 。其中的代表人物有:“周文王、汉武帝、秦穆公、宋仁宗、汉昭烈帝、辽景宗” 。
下谥,就是批评类的谥号,比如说:“刺、荡、丁、干、荒、惑、厉、灵、炀(音同羊)、幽等”,其中代表人物有:“周幽王、隋炀帝、汉灵帝” 。
“平谥”包含了两层含义,一种表示同情,另一种表示平庸无能,碌碌无为 。比如说:“哀、冲、闵、愍、伤、隐、俭、思等”,其中代表人物有:“明愍王、汉哀帝、唐哀帝、唐闵帝、明思帝”
最后一个是私谥,这是社会上有名望的学者、士大夫死后,由皇帝或者亲戚为他议定的谥号,比如说司马光、范仲淹和曾国藩的谥号都是“文正”,这可是文人领域里最高的荣誉了,房玄龄和杜如晦是“文昭”、狄仁杰是“文慧” 。
随着中国人口的增多,重名、撞名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光立叔身边,陈晨就有五个、张伟就有三个,咱们痴人说梦地提提建议,要是重新建立姓名字号的系统,会不会让每个人更立体,重名率也会随着下降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