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兵仙韩信意图谋反,到底该不该死?皆因刘邦此人,陷入必死之局


韩信|兵仙韩信意图谋反,到底该不该死?皆因刘邦此人,陷入必死之局
文章图片

其罪一:韩信自恃有功,请封假王 。
高祖四年,刘邦兵败荣阳,被项羽围困,随即他向韩信求助 。但韩信刚刚平定齐国,正需要有人守卫领土,无法前往救援 。于是他便上书谏言刘邦:"虽然此时我们已经平定了齐国,但齐国人多狡诈多变,反复无常,其南邻楚地,若与楚国联手,那便会东山再起,不如封我一个假王,以我之名来镇守此地,如此一来,齐国定然不敢造次 。"
韩信|兵仙韩信意图谋反,到底该不该死?皆因刘邦此人,陷入必死之局
文章图片

然而刘邦此时兵败,差点小命不保,认为韩信这是在要挟自己,想要诛杀韩信 。但韩信毕竟是个不可多得的力量,封一个假王却能换回一个兵仙的忠心那真是再好不过了,所以刘邦不得不同意此事,封韩信为齐王 。虽然最终韩信带兵支援了刘邦,并且成功解围,但此次"要挟"事件也在刘邦的心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故项羽战败之后,刘邦便立刻夺韩信兵权,并夺其假王之称,随后将他分封到较为偏远的楚国去当楚王 。
韩信|兵仙韩信意图谋反,到底该不该死?皆因刘邦此人,陷入必死之局
文章图片

其罪二:韩信招降纳叛,割据一方 。
楚霸王项羽死后,其手下大将钟丽昧投奔韩信,因二人是故交,因此韩信并未杀他,反而收留了他 。刘邦知道此事之后命韩信交出钟丽昧,但韩信则认为钟丽昧没有了兵权,也就没有了威胁,所以拒绝了刘邦 。而此时韩信刚到楚国,担心会有贼人行刺,所以实施了极为严格的军事化管理 。
密不透风的防御虽然防住了敌人的进攻,但是却防不住主公的猜疑 。恰在此时,一些小人因嫉妒韩信之功而散播谣言,说韩信有了谋反之心,故此,刘邦有了一个出兵的理由 。
韩信|兵仙韩信意图谋反,到底该不该死?皆因刘邦此人,陷入必死之局
文章图片

刘邦令诸侯前往楚国之西的陈地相会,明面上是一场聚会,可心思缜密的韩信当即便明白了刘邦这是为自己而来 。再三思索之下,韩信最终还是忍痛杀死了自己的旧友,可即便韩信提着钟丽昧的头颅去见刘邦时,刘邦也直接将其拿下 。然而,刘邦并未找到韩信谋反的直接证据,他虽然想杀韩信,但若此时动手,只能落得一个滥杀忠良之名 。不得已,他只是将韩信押往洛阳,夺其楚王之称,贬为淮阴侯 。
其罪三:他挑动和支持陈豨叛乱 。
高祖十年九月,陈豨叛乱,刘邦率兵出征,然而却有宫中之人宣扬韩信欲与陈豨谋合,韩信何人?乃当世之兵仙也,若与之为敌,必大败也 。吕后担心刘邦会败,便与萧何设计,宣称刘邦已经大胜归来,陈豨也被俘虏,并召集诸侯前来祝贺 。
韩信|兵仙韩信意图谋反,到底该不该死?皆因刘邦此人,陷入必死之局
文章图片

一世英名的韩信不知自己已经进了一个陷阱,之后韩信被抓,夷灭三族,当世兵仙就此陨落 。或许至死他还相信着萧何,毕竟在临死之际,他也曾大喊萧丞相救我,然而萧丞相的身影却再也没有出现过,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
然而,韩信真有罪吗?
韩信鼎盛时期,其势力与项羽,刘邦几乎成三足鼎立之势,项羽曾派人游说,说只要韩信愿意与其为友,平定天下之后愿意与其平分天下 。然而韩信却一口回绝,只因当初只有刘邦愿意封他为将,封他为帅,也因为如此才有了今天的他 。试想一下,全盛时期的韩信都未选择项羽而是选择了刘邦,难道在兵权被夺,政权架空之下,他会选择背叛?
韩信|兵仙韩信意图谋反,到底该不该死?皆因刘邦此人,陷入必死之局
文章图片

再说封王一事,韩信乃兵仙,三杰,以他的功绩而言,封王难道不是迟早的事情吗?以智谋天下的他难道会不知道此时提出封王有严重的威胁之意吗?他真的会在这个时候威胁刘邦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