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从乞丐到皇帝-明太祖朱元璋( 二 )


当然,人生开局是上帝掷的骰子,我们无法决定 。但是如何去把握自己的人生就成了能力的一种体现 。朱元璋就是在乱世时期中,紧紧的抓住了时代的潮流,利用自己的智慧,勇气完成了一统天下的伟业 。
不过对于朱元璋来说,他当时可没有如此的雄心壮志 。幼年的时候,老家因为遭遇灾荒的原因 。父亲,母亲,哥哥,姐姐竟然相继活活饿死 。为了活下去,朱元璋只能离开老家,四处流浪乞食为生 。他给人放过牛,当过和尚,要过饭 。很早以前有游戏界网友戏言:开局一个碗,说的就是朱元璋 。因缘巧合之下由同乡好友汤和引荐,后来当了兵,最后做到了皇帝的宝座 。
元末农民起义是一笔乱账,因为当时各路诸侯城头变幻大王旗,今天张大王,明天赵皇帝 。怎能是一个乱字可以说得清,不过命运在这时候开始眷顾朱元璋,他从军后就成了元帅郭子兴的亲兵,由于幼年的乞讨经历,他比其他人更加有见识,而且勤于学习,不爱财务,每次打仗的战利品,都要拿出来分给部下和战友 。再加上他有勇有谋,会打仗,所以大家对他都很服气 。郭子兴也很欣赏他,于是就拉拢他,升职加薪是肯定的,更重要的是把自己的养女马姑娘许配给他,这个马姑娘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大脚马皇后,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四大贤后之一 。双管齐下,朱元璋对郭子兴的知遇之恩和再造之情可谓感激涕零,
可惜在中国古代,农民起义是非常难的 。不仅仅是因为政府顽固势力的强大,更重要的是起义者的自身素质,就跟现在流行的创业一样,光有勇气是不行的,智慧和运气一样都不能少 。没过多久,郭子兴的起义军内部高层就开始明争暗斗,郭子兴虽说是集团董事长,但是在董事会上没几个董事跟他同心,再加上他本人嫉贤妒能,人缘也不咋地,不久以后矛盾就彻底爆发,朱元璋看出这些人是不会成事的,为了今后打算,主动申请外出招兵 。这样既能躲开权力争斗的漩涡,也能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可谓一箭双雕 。
朱元璋外出后招兵买马,小时候的伙伴纷纷来投,一时间朱元璋声势大涨,实力也得到巩固 。不久之后,郭子兴因病去世,朱元璋接过了他的旧部,奉小明王为领袖,成为了一股独挡一面的势力 。后来又加纳了徐达,常遇春等猛将,李善长,刘伯温等谋臣,可谓谋臣如云,猛将如雨 。在那个皇帝遍地的时代,朱元璋并没有被眼前的小胜利冲昏头脑,他正确的听从了谋士高升的计谋“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九字方针 。要知道称皇帝不过是一句话的事,但是能不能做成皇帝那可就是千难万险的征途 。只要有了实力,不想当皇帝也不行,没有实力,想当皇帝也白搭 。就跟那句流行语一样“欲戴王冠必承其重“,你要是脖子不好,给你顶皇冠你也得犯颈椎病 。
朱元璋就是个明白人,在各路诸侯狂热的白日梦中 。他是众人皆醉己独醒,不争一时之长短,一步一步扩大自己的势力 。最终赢得了逐鹿中原,一统天下的机会 。
估计到自己的实力已经可以上牌桌了,他先后发动进攻,击败了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等一系列地方势力,统一了整个江南 。并准备好了登上决赛的擂台 。直面最后的对手——元朝政府 。
在争夺天下的过程中,朱元璋严明军纪,对百姓秋毫无犯;礼贤下士,对士族阶层礼贤下士;勤劳政事,兴修水利,关注民生 。更重要的是,他志向远大,不仅仅满足于做一个小地主,他要的,是整个天下 。
终于在平定了整个南方后 。他在公元1367年命令手下大将徐达,常遇春率军北伐,期望能推翻元朝的残暴统治,一统华夏 。为了笼络天下民心,朱元璋提出了非常正确的政治口号来“驱除胡虏,恢复中华”,中国毕竟是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拉拢多数,打击少数 。元王朝的灭亡指日可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