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我”是一件上古兵器,被很多博物馆收藏


博物馆|“我”是一件上古兵器,被很多博物馆收藏
文章图片

但是,到了战国时代,作为兵器的“我”基本上就被淘汰了 。被废掉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我”在战场上并不适用,而且随着技术上的换代升级,有了更优良的兵器 。
废掉之后,“我”的本义逐渐被抹去,取而代之的是作为自称的引申义 。比如《孟子·尽心上》:万物皆备于我矣 。
【博物馆|“我”是一件上古兵器,被很多博物馆收藏】从“我”的功能,看“我”的引申义
在汉唐时期,“我”已经被普遍作为第一人称代词使用 。在《说文解字》中,对“我”的解释就是:施身自谓也 。
博物馆|“我”是一件上古兵器,被很多博物馆收藏
文章图片

关于“‘我’是谁?”的问题,我们大致可以梳理出以上这样的演变过程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为什么会从一种兵器,演变成第一人称代词呢?
关于这个问题,主要还是从“我”的用途来分析 。
最开始的时候,“我”是用来行刑杀人和肢解牲畜之用,然后成为一种兵器,用到了战场上 。在作为一种兵器的时候,“我”从戈,戈是古代具有代表性的武器,有个成语叫“枕戈待旦”就是这个意思 。
博物馆|“我”是一件上古兵器,被很多博物馆收藏
文章图片

正因如此,士兵们在战场上取戈自持,而凡持戈之人,皆归属我方 。另外,“我”的功能主要是用于守卫自己一方,而不是攻击敌方,于是,“我”才有了被引申成为第一人称代词的机会 。
根据以上我们来做一个推断:从汉字六书来看,“我”是象形字,还是会意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