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公|晋文公害怕楚国到做噩梦,为何还是打赢了城濮之战?

春秋时代的带头大哥之晋文公篇(18)
主笔:闲乐生
公元前632年4 月1日,为了打击国内不利于自己的舆论,为了保住若敖氏在楚国四大家族中的领导地位,为了给招招领先自己的晋文公一点颜色看看,楚帅成得臣不顾楚王的反对,率领楚、郑、许、陈、蔡五国联军,从河南商丘一路北上,长途奔袭两百余里,寻求晋军主力决战,双方在曹都陶丘(今山东定陶)附近摆开阵势,战争一触即发 。而就在这个时候,晋文公突然下令全军撤退九十里,再与楚军交战 。原来,当年晋文公流亡楚国时,曾受到楚成王款待,并表示日后若回国即位,晋楚一旦交战,晋军要主动退避三舍,以报楚君之恩 。一舍就是当时军队一天行军的路程,大约为三十里,三舍就是九十里 。
晋文公|晋文公害怕楚国到做噩梦,为何还是打赢了城濮之战?
文章图片

总之,大家好说歹说,总算劝住了晋文公,可晋文公还是害怕,晚上还做噩梦,梦见自己又回到了当初流亡楚国的时候,自己和楚王正在饮宴,楚王突然要求和自己手博为戏,自己信心满满地上前迎战,却发现身上一点力气也没有,一个回合就被楚王击倒在地,楚王大笑着压在自己身上,一棍将自己脑袋击破,然后凑上来用力咀嚼自己的脑浆,啧啧声不绝于耳 。文公大叫一声从噩梦中醒来,满身大汗,脑海里还一个劲的浮现着楚王狰狞的面孔 。
大家在帐外听到呼号,赶忙跑了进来,听完这个相当生化,也相当狗血的B级片故事,目瞪口呆,好在狐偃又挺身而出,给晋文公一通瞎解梦,说:“吉 。我得天,楚伏其罪,吾且柔之矣 。”意思说这梦听起来大凶,其实这体位乃大吉也 。晋文公躺着可以说是仰望星空,得到了上天的支持;楚成王趴着,这是认罪的造型 。而脑浆是人体里的阴柔之物,所以这是以柔克刚啊!
晋文公|晋文公害怕楚国到做噩梦,为何还是打赢了城濮之战?
文章图片

这解释实在牵强的可以 。很难想象,一代枭雄晋文公会相信这样莫名其妙的加油鼓劲 。或许,这其实都是晋文公君臣合演的一出前 戏罢了;毕竟,晋文公之前对待曹卫两国的手段,实在称不上仁义;而如今称霸在即,如果再不表演的好一点,这就说不过去了 。此次战争,晋国好不容易召集了一大堆盟友,当时,宋成公,齐国上卿国归父与大夫崔夭,还有秦穆公的小儿子慭都聚集在城濮,晋文公怎么可能说不打就不打呢?他无非是趁着此次诸国高层云集,所以借此表演舞台,上演仁义戏码罢了,之前的所谓“退避三舍”,也是同样的道理 。当然,作为一名演员,演技固然很重要,但演戏都要有个限度,演过了就穿帮了,所以,晋文公身为影帝,深知在表演上克制与控制比释放更重要,如今就连做噩梦这种烂俗的情节都出来了,再演就太煽情了,于是就此打住 。而战后,晋文公把首功出人意料地给了狐偃,而没有给此战的真正指挥者晋军统帅先轸,原因大概也就在这里吧 。战争永远只是政治的延续,晋文公此人,还真是通透啊!
而这时候楚帅成得臣也送来一封战书,上面写着:“请与君之士戏,君冯轼而观之,得臣与寓目焉 。”意思说:敝国的战士请求与贵国勇士较量一番,您可以靠在车的横木好好地看戏,而我成得臣呢,也会偶尔瞟上那么一眼,借机欣赏欣赏 。
这番外交辞令,轻松儒雅,没有一点硝烟味,却又明显透露出一股轻蔑与狂妄,汉语的语言艺术真是让人惊叹 。当然,晋文公当然不会示弱,于是让栾枝也写了一封既有礼又霸气的回信:“寡君闻命矣 。楚君之惠未之敢忘,是以在此 。为大夫退,其敢当君乎?既不获命矣,敢烦大夫谓二三子,戒尔车乘,敬尔君事,诘朝将见 。”意思说敝国的寡君已经接受到了您的命令,寡君之所以驻扎在这里,是因为信守当年的诺言,遇到贵军要退避三舍 。如此而已,岂敢抵挡贵国的威武之师?不过,既然敝国还没有接到贵军的停战之令,也只好拜托转告贵军将士,准备好你们的战车,忠于你们的国事,明天早上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