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三国志》到《三国演义》,诸葛亮为何一路被神化?看古人怎么说( 二 )


诸葛亮|《三国志》到《三国演义》,诸葛亮为何一路被神化?看古人怎么说
文章图片

三、裴松之注中诸葛亮形象的丰富
东晋被南朝宋取代之后,宋文帝因为《三国志》记事过于简略,便命令裴松之为之作注 。裴松之搜罗了大量可见的史书以及一些民间传说的逸闻趣事,来补充《三国志》,其注文的体量远大于《三国志》原文 。作为三国的重要人物,诸葛亮的事迹自然也被大大扩充 。
裴注注重对诸葛亮“文韬武略,贤佐之才”特点的描写 。例如裴注中引入了大量三国和晋国君臣对诸葛亮的评价,如晋武帝曾说:“善哉!是我得此人自辅,岂有今日劳乎!”意思是说,如果我能得到诸葛亮的辅助,处理国政何至于如此操劳 。足可见诸葛亮之才能 。
诸葛亮|《三国志》到《三国演义》,诸葛亮为何一路被神化?看古人怎么说
文章图片

裴注尤其强调诸葛亮在蜀国的关键地位及其与刘备的君臣情谊 。如其引入袁子对诸葛亮的评价:“张飞、关羽与刘备俱起,爪牙腹心之臣,而武人也 。晚得诸葛亮,因以为佐相,而群臣悦服,刘备足信、亮足重故也 。”这突出了在蜀国政权内,诸葛亮的地位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并不是关羽、张飞等武将所能企及的 。而诸葛亮受到刘备如此重用,一方面是因为其有治国之才,还有一个原因是其品德高尚,如诸葛亮去世之后,蜀地百姓自发祭祀诸葛亮或为其立庙 。裴注中有很多内容都正面描写或侧面烘托诸了葛亮的品德是无可挑剔的,以至于刘备对他十分放心 。
诸葛亮|《三国志》到《三国演义》,诸葛亮为何一路被神化?看古人怎么说
文章图片

文史君说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和道教盛行,更为诸葛亮的故事传说镀上了神秘主义色彩,一些民间传说中甚至将诸葛亮塑造成得道高人救济世间的形象 。宋代以来市民阶层兴起,三国故事成为市民中喜闻乐见的话题,如宋代的话本《三国志平话》中,诸葛亮可以说是全书的核心,尤其是其忠贞被无限放大 。
到了《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更是被神化,他的所有污点和错误,如失街亭等基本全被抹去,而且将草船借箭、空城计等光辉事迹全编排到诸葛亮头上 。从《三国志》到裴注,再到《三国演义》,可以说正是历史上不同时代的共同探索,诸葛亮的形象越来越光辉 。
参考文献
[晋]陈寿:《三国志》,中华书局,1982年 。
王文进:《习凿齿与诸葛亮神话之构建》,台大中文学报,2019年12月 。
董文雅:《论诸葛亮形象的演变》,渤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 。
(作者:浩然文史·烂柯人)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我们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关注我们的账号!您的点赞、转发、评论,这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