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文化遗址|谁将中华文明史提前了一千年?国博今天给你答案
文章图片
其中,国博镇馆之宝——碧玉C形龙也出现在展厅中,它是已知红山文化玉龙中体型最大的一件,有“中华第一龙”的美誉 。
如果驻足细看,展厅里有不少有趣儿的细节 。比如先人没相机,但依旧巧妙地留下了自己的模样 。
展厅里有一件小型陶塑女性立像通体压磨光滑,左脚极为写实地塑出一只半高筒靴,反应了当时红山先民的生活风貌 。
文章图片
还有一件头像,黄褐色砂岩质,表面虽然风化,但面部轮廓清晰——颧骨突出,柳叶形眼,鼻呈三角形,嘴角及下颌雕刻胡须数道,耳部为半圆形 。头顶有冠带饰,垂向脑后 。
牛河梁遗址第五地点一号冢中心大墓也被复原 。
这座大墓的主人可能是掌握神权的巫者,随葬玉器有7件——头部两侧各放置一玉璧,右胸侧置一勾云形器、一玉箍,右腕套一玉镯,双手各握一龟 。
同时,红山文化的动物形玉器很多,基本模仿动物本体,惟妙惟肖 。它们大都有穿孔,可以穿绳佩挂或用线缝缀于衣物上 。展览中有玉凤、玉鸟、玉鳖、玉蚕、玉蝗等十余种,其中一件玉凤为淡绿色,回首,高冠,曲颈,圆睛,疣鼻,曲喙,羽翅上扬,尾翅向下,每部分既各自独立,又浑然一体,神态极为生动传神 。
文章图片
还有一些先人留下的谜团在展厅里待解 。
比如展柜里摆放的陶筒形器,都是中空无底,上下贯通的,表面绘制了丰富的纹饰图案 。关于它们的用途,专家推测,是祭祀用陶器,而非生活用器,有可能底面上曾蒙着鼓皮,供敲打使用 。
还有一种玉斜口筒形器,过去多为传世品,因用途不明一度被称为“玉护臂”或“马蹄形器”等 。后来发现在墓葬中大多置于墓主头骨下方,因而被认为是戴在头上的法器 。随着安徽凌家滩遗址出土了与之形制高度相似的占卜工具,其功能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
文章图片
另外,红山文化玉器的玉料产地究竟在哪里?至今也未有定论,有岫岩、内蒙古和贝加尔湖几种说法 。专家介绍,其材质以透闪石为主,颜色多为黄绿、淡绿色 。展览通过二十余件不同材质和颜色出土玉器的展示,为观众提供了一次认识玉料的绝佳机会 。
文章图片
【红山文化遗址|谁将中华文明史提前了一千年?国博今天给你答案】国博介绍,这是田家沟和半拉山墓地出土文物首次在辽宁省外展出,展览将持续至2021年1月17日 。
推荐阅读
- 弹幕|弹幕文化发展至今,内容形式即将来到图片阶段
- 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建立合规管理机制 培育合规文化 防范合规风险
- 孤岛化|防范协作孤岛化(3):组织架构和文化
- 数字化|滁州市:提升公共文化数字化水平满足群众新需求
- 中国传统文化|“形神双修”才能让“国潮”永远潮下去
- 文化型|东莞企业展厅的类别有什么(二)
- 肃宁|河北(肃宁)首届电商文化节暨“双十二”裘皮电商购物节成功举办
- 数字化|“燕赵云宝+”!打造数字文化新形象,数博会有了永久联名吉祥物
- 买家|网购枕头买家怒给差评,卖家感叹:“没文化真可怕”
- 冯浩|降级的大厂年终奖:去年一台华为手机,今年文化衫加自热火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