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宋代就有专业踢球的国足和和运作规范的足协?
中国足球运动历史悠久,名目花样繁多,至宋代渐至成熟,足球运动深受各阶层的喜爱,上至皇帝、高官,下至平民百姓,受欢迎程度不输今日世界杯的号召力,足球甚至成为晋身敲门砖 。宋代足球运动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专业踢法与规则,如白打、筑球、解数等 。足球比赛除了对抗,更兼有表演、娱乐性质 。值得一提的是,女足的历史同样不容忽视 。与唐代相比,宋代女性蹴鞠的记载不多,但流传至今的瓷枕与陶枕上仍有女子踢球的图案,至元代,蹴鞠已不及宋代盛行,但女子踢球反而蔚然成风 。
宋史名家虞云国在《水浒寻宋》一书中,依托其数十年宋史研究成果,用深厚广博的学识贯穿正史、笔记及小说,以娓娓道来的笔调讲述宋朝社会风俗百态,以全新的角度打开《水浒传》中不曾被尽览的世界,将小说复原为一幅立体、动态的《清明上河图》,重现活色生香、斑斓多彩的大宋王朝 。
文章图片
《水浒寻宋》
虞云国著
世纪文景公司
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历史上的国足
《水浒传》第二回说高俅奉命去端王宫送礼,端王恰与“小黄门相伴着蹴气毬”于是,高俅“把平生本事都使出来”,大得这位未来皇帝的欢心 。
据《战国策·齐策》说,齐都临淄之民无不擅长“斗鸡、走犬,六博、蹋鞠” 。“蹋鞠”是踢球在先秦的叫法,自汉代起通称“蹴鞠”(亦作“蹴踘”) 。“鞠”即“球”(亦作“毬”),唐代起也叫“蹴球”,一音之转或称“筑球” 。
汉代蹴鞠主要有三种场合,一是军队的训练,二是燕飨的表演,三是平民的娱乐,在画像石里各有表现 。但据李尤《鞠城铭》,东汉时已有正规球场、竞技章程与裁判规则 。
蹴鞠在唐代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首先是球的变化 。直到初唐,踢的都是用皮裹的实心球,而据《演繁露》说,宋代制球,“砌合皮革,待其缝砌已周,则遂吹气满之,气既充满,鞠遂圆实”,可知球中另置内胆 。内胆用牛、猪的膀胱充气而成 。端王与高俅踢的就是这种气毬 。
宋代的制球工艺越来越纯熟精良 。《蹴鞠图谱》开列了二十四种气毬名目,《蹴鞠谱》更多至四十种 。其中“ 人月圆”“金锭古老钱”“云台月”“镜把儿”等似是以月、钱、镜等圆形物命名的,“六锭银”“不断云”“旋螺虎掌”“曲水万字”等似以缝制气毬的皮革纹饰取譬的,至于“两国和”“六如意”“天下太平”“风调雨顺”等分明取欢喜吉祥之意 。
球的变化也带来了赛制的变化 。实心球容易落地,初唐以前的对抗赛应与现代足球相仿,实行双球门制,球员蹴球或带球以射入对方球门为胜点;实心球也踢不高,球门相应不会立得太高 。但一旦改成充气毬,就能踢得既高又远,于是球门也相应升高 。由于充气球踢得高远,赛场空间也要求相应扩大,倘若仍实行双球门制,一般很难提供偌大的场子,改为单球门对抗势在必行 。于是,球网改置于赛场中线,双方都将球射过居中的球网孔为得分 。由于对抗两队被隔在球网两侧,不发生直接的肢体冲撞,比起原来的双球门制,对抗的刺激性已大为减弱 。
唐代蹴鞠相当普及 。杜甫从中原漂泊到南方,有《清明》诗云“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说明南北万里都有蹴鞠与秋千活动 。韦庄在鄜州寒食时赋诗说“永日迢迢无一事,隔墙闻筑气毬声”,也说明蹴鞠在民间的普及度 。但无论杜甫与韦庄,还是唐玄宗、王维、韦应物与白居易、温庭筠等,都是在寒食或清明的节令诗里写到蹴鞠的,唐代蹴鞠似有较强的时令性 。
推荐阅读
- 老大|被刘强东承诺坚持5年就有一套房的1号员工,如今干满10年怎样了?
- 步递|快递早在秦朝就有,刘邦也是快递小哥,看古人如何送货上门
- 刘强东|刘强东承诺此人:只要坚持5年你就有一套房子;现在真的有了吗?
- 游戏|链游有多火爆,被割的“韭菜”就有多惨
- 传感器|每造两台无人机,就有一只飞蛾失去触角:科学家用真蛾触角做传感器检测气味
- 北京健康宝|支付宝App内测首页智能服务卡片,游客服务一点就有
- 农产品|全国每9个淘宝村,就有1个在山东
- 阿里研究院|山东淘宝村图鉴丨全国每9个淘宝村,就有1个在山东!
- 王中军|华谊王氏两兄弟,挥金如土时有多辉煌,人走茶凉后就有多落魄
- 状元|中国古代的无厘头状元:宋朝王嗣宗,靠摔跤被赵匡胤钦点文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