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端|一声长啸东风里:南宋名将曲端的悲剧人生( 二 )
打仗无能,诬陷在行的王庶这时对曲端发起了致命一击 。曲端擅长诗文,曾作诗道:“不向关中兴事业,却来江上泛扁舟 。”王庶揭发这是在指责宋高宗偏安江南,贪图享乐,涉嫌诽谤皇帝 。恰好在此时,曲端的部下张中彦等人投降了金国,张浚怀疑曲端与此事有关,听信王庶谗言,逮捕曲端送入恭州(今重庆)大牢 。阴狠的张浚既不想伤及自己脸面,又必欲置其于死地,就精心挑选了武将康随负责审讯 。
康随曾因盗用官库钱财被曲端弹劾,因此对曲恨之入骨 。曲端被逮捕时,知道自己性命难保,想起未尽的抗金事业,不禁仰天长叹,指着跟随自己多年的战马“铁象”说:“天不欲复中原乎?惜哉!”左右亲随和他一起泪流满面 。
张浚曾经以全家性命担保曲端不反,为了保全自己颜面,指使狱吏用计谋让曲端写了一封病状,意图在害死他后以病亡上报 。绍兴元年八月三日,曲端来到了他生命的最后一刻,狱卒对他施加刑具,逼他坐在铁笼子里,糊上嘴巴,用炽热的火炭烘烤,极其残忍 。曲端口渴请求喝水,狱卒却给他酒,饮完便九窍流血而死,年仅四十一岁 。
听到曲端含冤而死,他曾经战斗过的陕西大地的士大夫莫不感到惋惜,军民更是怅恨流涕,很多人都反叛投了金国 。掌握了决策权的张浚,亲手制造的这起冤案,给南宋抗金事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
04
是非公道,自在人心
张浚丧师失地,冤杀曲端,在当时无人敢言,直到绍兴四年(公元1134年)二月被召还朝,才有人上书揭发他的过失 。朝廷体察到曲端的冤屈,下令追封他为宣州(今安徽宣城市)观察使,诏书写道:“顷失意于权臣,卒下狱而遣死 。”承认他是因为得罪权臣而无辜被害 。后来,朝廷赐其谥号“壮愍”,诏书中写道:“属委任之非人,致刑诛之横被,兴言及此,流涕何追 。”正式为曲端的冤案平反 。
曲端虽然被平反,但是杀害他的张浚是南宋主战派的领袖,出于为尊者讳的缘故,很多人为他开脱罪行,认为曲端刚愎自用,动违节制,被杀是自食其果,甚至有人将张浚杀曲端比作诸葛亮斩马谡 。南宋修《四朝国史》时,在曲端的传记中认为他“纵使得志,终亦难御,况动违节制,夫何功之可言乎?”甚至连曲端的抗金功绩也一并抹杀,元代修《宋史》时也评价曲端“张浚杀之虽冤,盖亦自取焉尔 。”
但是,公道自在人心,即使是对张浚钦佩备至的南宋学者罗大经,也在《鹤林玉露》中直指张浚杀害曲端是自毁长城 。到了南宋末年,西北的父老乡亲还能道出曲端的冤屈,宋代学者周密因此感叹史官秉笔直书之难,说:“信如所言,则秦桧之杀岳飞,亦不为过 。”清代史学家赵翼在考证《宋史·张浚传》时发现:“惟杀曲端一事,略见传中,而又谓端部将张中彦降金,故下端于狱,似非枉杀者 。”明确指出了史书对张浚的曲笔回护 。
“破碎山河不足论,何时重到渭南村 。一声长啸东风里,多少人归未断魂 。”这是曲端在蜀地时写下的诗篇,拳拳爱国之心溢于言表 。忠心报国,胸怀壮志的将帅之才,因为刚愎自用、恃才傲物而无辜受害;宋廷偏安于江南一隅,士人固守于门户之见,重读那段历史,至今仍令人扼腕叹息 。
参考资料
[1] 元 脱脱等:《宋史》
[2] 元 脱脱等:《金史》
[3] 南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
[4] 南宋 周密:《齐东野语》
[5] 清 赵翼:《廿二史札记》
[6] 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
- 完 -
推荐阅读
- 全民|就冲着那一声“真香!”而来 拼多多12.12“全民真香节”全力启动
- 曹操|为何曹操在病逝前会长叹一声泪如雨下?
- 买家秀|爸爸咳嗽一声把宝贝给乐坏了,真是个爱笑的小天使,太萌了
- 石达开|石达开受凌迟居然一声不吭?并非他耐力非凡,是压根没条件吭声
- 石达开|石达开被凌迟的时真的没有喊一声吗?为什么他能够忍住千刀万剐?
- 朱棣|15岁男孩行刑前,仰天长啸绳索俱断,夺刀连杀十余人,名字很熟悉
-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 从这里发出[图]
- 泫雅好事将近是真的吗 一声未婚夫喊得好甜蜜恩爱呀
- 乾隆听到是自己继位后,为什么哇的一声哭出来【多图】
- 泫雅好事将近是真的吗 一声未婚夫喊得好甜蜜恩爱呀【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