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墓|武侯墓明显就在定军山,为何清代官员又建真墓?这墓后玄机何在?
【诸葛亮墓有何玄机,为何武侯墓得到千年景仰,却还有那么多传说?】陕西省是中华古代文明的重要集散地,在这里蕴藏着无数历史遗迹和华夏文明的历史印记,在陕西汉中地区的勉县之南的定军山西北,有一座规模宏大的古代陵墓,仔细看看墓碑就会发现,在这里埋葬的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诸葛亮 。那么,关于诸葛亮的陵墓,都有哪些故事呢?清代风水师测定的诸葛武侯之真墓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千百年来人们真把诸葛亮的真墓搞错了地点了吗?
文章图片
大殿前有献殿三间,高敞宏大,为往时祭奠诸葛亮的礼献之所 。大殿神龛上,端坐着诸葛亮的塑像,手执“六韬”书卷,纶巾、羽扇、鹤氅、方踞,神态潇洒,仿佛当年在运筹帷幄之中 。琴书二童,分站两侧,关兴、张苞身披铠甲侍立左右,手中握着令箭、神鞭等,显得非常威武 。神像两侧有对联曰:
“大业定三分,伊吕堪称匹伯仲;奇才直十倍,萧曹未许比经纶 。”
文章图片
大殿院内,遍悬匾、联、对等,都是对诸葛亮表示深切怀念并给予高度评价的内容 。其中有的写道:“汉祚难延,忠魂痛裂三分鼎;军山在望,高冢通灵八阵图 。”这很能道出后人对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惋惜之情 。还有联曰:“水咽波声,一江天汉英雄泪;山无樵采,十里定军草木香 。”寄托了后人对诸葛亮的无限哀思 。
文章图片
武侯墓在大殿之后,东西向,取“永怀西蜀,兴复汉室”之意 。墓周围砌有汉白玉石栏,墓圆周六十米,墓冢呈“覆斗形”,高约六米 。墓前有一圆门墓亭,亭内墓碑三通,正中一通,上刻“汉丞相诸葛亮武侯之墓”,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立 。墓后有古桂两株,浓荫蔽墓,传说是汉时之物,号曰“护墓双桂” 。后有房舍三间,名曰寝宫 。
文章图片
陵墓的石碑甚多,现存三十几通 。另在今勉县西三公里的马超祠南的公路南侧,也竖立着一通大碑,上刻“汉丞相诸葛武侯墓”,系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立 。此碑隔汉水距墓十里,立于大路侧,意在指示行人南望定军山下武侯墓,故称“望碑” 。
文章图片
武侯墓陵园内外,大树参天,浓荫蔽空,尤以松柏为多,有“汉柏”、“唐松”之称 。据传说,古柏原来有五十四株,象征着诸葛亮享年五十四岁;现存二十株左右 。经鉴定,有的树龄已达一千七百多年,应该是埋葬诸葛亮时栽植的 。大殿院左角有一株古柏,高约六、七丈,附有凌霄藤蔓,高出树外 。每年夏秋之际,凌霄花开红白相间,远望如火树一般,故前人有“千年古树开红花”之句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最后说一下关于武侯墓的有趣故事,就是在距离武侯墓西南约六十米处,另有一座所谓“武侯真墓”,现已确认此墓乃清代人伪造之地 。原来,在清朝嘉庆四年(1799年),时任陕甘总督松筠到武侯墓来凭吊诸葛亮,但是他的手下有一位名叫谭南宫的随行幕僚,此人之前常自称“精于堪舆之学”,他查看了武侯墓后,竟得出一个惊人结论,他对总督松筠说“武侯墓的大冢是假的”,真墓应当在大冢西南一百步的地方 。松筠对这位幕僚比较信任,觉得他说的靠谱,于是当即命令时任沔县知县的马允刚,在谭南宫所指的地方再修筑一座冢堆 。没想到这事儿到此并未结束,转眼到了民国时,又上演了续集,民国五年(1916年)时,时任沔县知事的余经权,又在这座新冢堆前竖上了石碑,上面镌刻:“汉丞相诸葛武侯之真墓” 。但据专家分析这座“真墓”其实并不真,关于诸葛亮墓的真实位置,北魏的郦道元曾在《水经注》中记载说:“葬于其山,因即地势,不起坟垄” 。所以,有人质疑也在所难免 。
推荐阅读
- 超前点播|超前点播墓志铭——充满是非的长视频商业模式探索
- 张苞|张飞的儿子张苞,战力属于什么水平,为何他的死让诸葛亮吐血晕倒
- 诸葛亮|诸葛亮与王朗对骂,王朗说的句句精辟字字在理,为何最后还会输?
- 孙策|他足智多谋,还曾预言到孙策之死,却被诸葛亮骂到哑口无言
- 诸葛亮|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只需几千人便可攻下长安,孔明为何不敢一试?
- 曾水源|曾水源墓:94年无人知,最后却被中学生发现
- 赵云|赵云墓出土的龙胆枪是真的吗?古代枪杆到底是什么材质的?
- 汉墓|一座千年汉墓出土“宛朐侯金印”,墓主亲历“七国之乱”悲剧收场
- 诸葛亮|诸葛亮双腿没有病,打仗时为什么总要坐着轮椅?看后才知多可怕
- 陵墓|中国历史上还有哪些帝王的墓葬没有被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