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清朝被太平军骂为夷狄,无法反驳,曾国藩的一纸檄文扭转败局


曾国藩|清朝被太平军骂为夷狄,无法反驳,曾国藩的一纸檄文扭转败局
文章图片

这一招表面上有些强词夺理,因为洪秀全明显说的是人格上的平等,但曾国藩却故意将这个平等等同于不分长幼尊卑 。也就是说,太平天国要推翻的是封建礼教的基石 。试想一下,哪怕是普通百姓,在当时怎么能接受父亲与儿子平等,丈夫与妻子甚至小妾平等?
更要命的是,洪秀全搬出西方的上帝本来是为了彰显自己的神权君授,却被曾国藩轻松化解,还打中了七寸 。他在檄文中表示,上帝那是西方的,如果太平天国真的得了天下,岂不是中国百姓都不学孔子的儒家思想,反倒是信奉上帝了?清朝固然是只有两百来年的历史,但孔子的儒家思想却已经有了两千多年历史,早已深入中国百姓的每个角落,这种思想上的巨变,有谁能接受得了?
曾国藩|清朝被太平军骂为夷狄,无法反驳,曾国藩的一纸檄文扭转败局
文章图片

【曾国藩|清朝被太平军骂为夷狄,无法反驳,曾国藩的一纸檄文扭转败局】曾国藩的高明之处,在于将华夷之辨置于文化的下一层 。面对太平天国所依仗的拜上帝教,他鲜明地指出,如果放弃了中华文化,放弃了传统礼教,那才是真正的夷狄 。清廷虽然是满人建立的,但它此时能够捍卫儒家传统,那就不是夷狄 。反倒是洪秀全这帮人,改信了洋人的那一套,即便是汉人,那才是夷狄 。而且,太平天国就是要将所有的百姓都变成夷狄 。
说到此时,曾国藩发出了最激烈的声音,他激情澎湃地在檄文中呐喊:
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之所也 。
曾国藩|清朝被太平军骂为夷狄,无法反驳,曾国藩的一纸檄文扭转败局
文章图片

确实高明,曾国藩抢回道德的制高点,也牢牢控制了舆论 。此后,清廷终于找回了自己的立足点,基本上也是按照曾国藩这套观点进行宣传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从湘军刚刚建立时,曾国藩就已经挽救了清朝 。咸丰任命了43位大臣办团练,最后成功的只有曾国藩,不是没有道理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