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庭故城|四十年考古还原千年北庭故城( 三 )


通过发掘内城门东侧城墙 , 确认有上马道;通过探沟 , 清理出内城北门外侧的护城壕 。据此 , 考古人员初步证明这个城市的格局基本是唐代通过庭州、北庭都护府为代表的机构统治西域150多年间不断建设完成的 , 大小两套城墙的变化反映了故城从庭州到北庭都护府、伊西北庭节度使的发展演变历史 。高昌回鹘和蒙元时期基本沿用唐代北庭大的形制布局 , 仅做局部的修补和更改 。
2019年 , 考古人员继续对6号佛寺遗址和内城南墙进行发掘 。通过发掘得知 , 北庭故城内城是唐代最早建设的庭州城 , 后来相继为北庭都护府、高昌回鹘夏都、元代宣慰司和元帅府的重要区域所在 。
北庭学研究的兴起
唐代诗人岑参担任北庭节度使判官期间曾写下一首诗《北庭作》:“雁塞通盐泽 , 龙堆接醋沟 。孤城天北畔 , 绝域海西头 。”而今 , 面对这座有着独特的地理人文风貌的千年故城 , 我们唯一能做的 , 就是继承好历史的馈赠 , 在保护中不断探寻这座西域重镇背后的故事 , 还原一个真实的北庭 。
2016年6月 , 北庭学研究院正式成立 。它是目前新疆各地诸“学”研究院中成立最晚的一个 , 却是其中历史年代延续最长 , 涉及空间范围最广 , 对古代西域史、中亚史、西亚史和东欧史有深远影响的一个 。同时又因为它与吐鲁番学内在联系的密切 , 两者在新疆诸“学”中是唯一相辅相成可构成姊妹学科的 。
北庭学研究院院长郭旃表示 , 虽说北庭学研究院成立时间短 , 但取得了众多研究成果 , 北庭学研究不断走向深入 。北庭学及与之相关的丝绸之路、东西方多元文化历史对话的学术研究和文物保护硕果累累 , 取得了诸多令世人瞩目的成果 。
北京大学教授荣新江表示 , 北庭学的研究是在一个很高的起点上开始的 。与相关的敦煌学、吐鲁番学研究相比 , 北庭学有急起直追的感觉 。北庭学的研究是以考古发掘为引导 , 以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为理论基础来推进的 。
对于北庭学的定位 , 最早参与考古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孟凡人表示 , 用现代眼光和全新的学术视角 , 在过去成果的基础上 , 重新审视 , 全方位梳理 , 系统研究北庭故城和古代北庭地区的历史和文化 , 全面复原北庭故城和古代北庭地区的历史、自然地理、人文、生态环境的面貌等 。
吉木萨尔县文物局局长罗瑜介绍 , 身处北庭故城遗址 , 任何一个人仿佛都能穿越光阴 , 走在盛唐的北庭大地上 , 看那重城繁堞、驼铃声声 , 天蓝水清、草盛马壮 , 寺庙林立、壁画精美 , 各族人民共享和平繁荣的盛景 。北庭故城印证了汉唐时期特别是唐王朝在新疆实行了有效统治 , 它对新疆的繁荣稳定及畅通古丝绸之路发挥了重要作用 , 北庭高昌回鹘佛寺遗址则为新疆的民族发展、宗教演变过程提供了历史实证 。
高昌回鹘佛寺已经坍塌 , 佛教在此早已不再盛行 , 但是曾经创造的文化却被很好地保存 , 这种文化隐含着一个民族的历史、一个民族的传承 , 割不开、剪不断 。
《光明日报》( 2020年10月29日 09版)
【北庭故城|四十年考古还原千年北庭故城】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