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址|40年谜团揭开了!

一个大青山上的大土包,困扰了考古人员40年 。
近日,内蒙古考古研究所对外公布了这个大土包蕴含的历史文化密码——1500年前的北魏皇家祭天遗址 。
遗址|40年谜团揭开了!
文章图片

遗址航拍图 资料图片
【遗址|40年谜团揭开了!】在圆形房屋外围有内外两道放羊、马等祭品的环壕,从中出土少量马和羊的肢骨等 。圆形房屋外边还发现内外两个垓,即皇帝祭天时文武官员陪祭站立的平台 。
张文平说,该遗址所在位置,北魏时期名为白道岭,白道岭之上有白道贯通阴山南北,遗址即位于白道之上 。
据《魏书·高祖纪》记载,太和十八年(494年)孝文帝元宏北巡阴山,曾于阴山之上“观云川”,即观天象 。孝文帝“观云川”之地,极有可能与该遗址有关 。综合来看,该遗址为北魏时期盛乐及阴山地区一处重要的皇家祭天遗址 。
其形制非常类似于北京天坛
张文平说,虽然史书上与北魏皇家祭天相关的记载很多,但在此次发掘之前没有发现过北魏皇家祭天遗址 。
此处皇家祭祀遗址在形制上结合了中原王朝祭祀礼制和北方游牧民族祭祀传统,年代上早于西安隋唐圜丘和北京明清天坛,为研究我国古代皇家祭天发展史、北魏祀天礼仪制度提供了珍贵实物证据 。
遗址|40年谜团揭开了!
文章图片

张文平介绍,坝顶祭天遗址其形制非常类似于北京天坛的圜丘和西安圜丘 。作为明清两代皇帝祀天祭坛的北京天坛圜丘,始建于明朝嘉靖九年(1530年),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和十八年二次改建 。
西安圜丘初建于隋,废弃于唐末,是隋、唐二朝皇帝进行祭天活动的礼仪建筑,位于唐长安城明德门遗址东约950米处,即今西安市雁塔区陕西师范大学以南 。
“蜈蚣坝上的坝顶圜丘遗址与西安圜丘、北京天坛圜丘相比均为坛式建筑;其与西安圜丘的构筑材质相同,均为夯土筑造,而北京天坛圜丘为石筑;西安圜丘有十二陛,北京天坛圜丘有四陛,而坝顶圜丘遗址仅一陛;坝顶圜丘遗址的圆形台体周缘有土筑垣墙环绕,北京天坛圜丘的圆形台体周缘为汉白玉柱栏,而西安圜丘的圆形台体是开敞式的;北京天坛圜丘顶层中心位置放置有一块圆形天心石,西安圜丘顶层中心位置可见一个小凹坑 。而坝顶圜丘遗址顶层中心现为一个盗坑,原始遗迹已不存在 。”张文平解释道 。
遗址|40年谜团揭开了!
文章图片

圜丘祭天为历代王朝皇家的专利,那么坝顶圜丘遗址作为北魏时期的一处遗址,与北魏王朝的皇家祭祀活动有何关联呢?
如《魏书·礼志四之一》记载:太宗神瑞元年(414年),“又于云中、盛乐、金陵三所,各立太庙,四时祀官侍祀 。”云中即今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古城村古城,盛乐即今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土城子古城,均位于今土默特平原之上,为拓跋鲜卑代国及北魏早期的行宫所在 。
根据史书记载,坝顶圜丘遗址应该就是附属于魏帝行宫阿计头殿的一座祭坛的遗址 。
(本报采访人员 高平)
更多内容
关注“光明日报”微信视频号
来源:《光明日报》( 2020年11月01日04版)
图片:新华网微博、央视新闻
责编:王子墨
编辑:邢妍妍 张永群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