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如是|乱世佳人柳如是:能成“秦淮八艳”第一,其经历让多数人自愧不如( 二 )


柳如是最后看了一眼无可救药的族人 , 转身回房 。在卧房中 , 柳如是将一封早已准备好的书信交给老仆 , 让他将书信带到衙门交给知府大人 。仆人忠心耿耿 , 立即带着书信出了门 , 将信件呈递给知府 。
知府打开书信一看 , 只见上面写着十六个大字:“夫君新丧 , 族人群哄 , 争分家产 , 迫死主母!”
知府心道不妙 , 连忙与官差一并来到钱府 。
在柳如是的卧房中 , 众人见到了悬梁自尽的柳如是 。
在她留给女儿的遗书中写道:“我来汝家二十五年 , 从不曾受人之气 , 今竟当面凌辱 。我不得不死 , 但我死之后 , 汝事兄嫂 , 如事父母 。我之冤仇 , 汝当同哥哥出头露面 , 拜求汝父相知 。我诉阴司 , 汝父决不轻放一人 。”
柳如是所面临的处境 , 一如当年她被陈子龙的元配欺压 。同样是受族人压迫 , 此时的柳如是却已不再是当年那个未经世事的少女 。她巧妙地借助了她一向鄙视的封建礼教 , 倒戈一击制服了那些欺压她的敌人 。
最终 , 知府以迫害主母之罪 , 将所有参与分家的族人进行定罪 , 完成了柳如是的遗愿 。
单以气节和对传统封建社会的抵触而言 , 柳如是在“秦淮八艳”中相当突出 。不过 , 突出往往代表着寂寞 , 正因为柳如是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 , 所以 , 肯为她讴歌的文人少之又少 。李香君有《桃花扇》 , 陈圆圆有《圆圆曲》 , 可极少有人愿意为柳如是写些为什么 。幸好三百年后陈寅恪肯为她著三卷别传 , 填补了空白 。
时至今日 , 秦淮河上已不见青楼画舫 , 但这些名妓的故事却始终流淌在河水之中 。有些人在世上活了百年 , 却没有留下任何痕迹;有些人却能在史书中划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柳如是就是这样 , 她明明是出身浊尘的红倌 , 却活出一副清风傲骨......
这样的女人着实令人难以忘却 。
柳如是|乱世佳人柳如是:能成“秦淮八艳”第一,其经历让多数人自愧不如
文章图片

柳如是墓址位于常熟虞山锦峰拂水岩下花园浜 , 钱谦益牧斋墓西边 , 墓碑刻有"河东君之墓"五字 。自康熙三年归葬 , 清嘉庆时常熟知县陈文述曾经重修墓墩 。于抗战初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两遭盗掘 , 至今已三百三十多年 , 至今保存完好 。
此外 , 柳如是虽然作为传统社会一介女子 , 却有着深厚的家国情怀和政治抱负 , 这一点也正是她最值得称赞之处 。在与其往来的名士中 , 张溥、陈子龙、李存我均是有铮铮风骨的民族志士 , 柳如是常与他们纵论天下兴亡 。在盛泽时 , 柳如是曾对张溥说道:
【柳如是|乱世佳人柳如是:能成“秦淮八艳”第一,其经历让多数人自愧不如】“中原鼎沸 , 正需大英雄出而戡乱御侮 , 应如谢东山运筹却敌 , 不可如陶靖节亮节高风 。如我身为男子 , 必当救亡图存 , 以身报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