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长知识丨古人的“袍”是什么样的
袍,亦称袍服,是直腰身、过膝的外衣,多为两层,冬季则纳以绵絮 。其制起源较早 。五代马缟《中华古今注》卷中“袍衫”条说:“袍者,自有虞氏即有之,故《国语》曰:袍以朝见也 。秦始皇三品以上绿袍、深衣,庶人白袍,皆以绢为之 。”战国以后较为常见,男女均可穿着,主要分为龙袍、官袍、民袍等 。
文章图片
龙袍,是皇帝专用的袍服,因袍上绣龙纹而得名,其制多为盘领、右衽、明黄色 。唐代高宗朝规定臣民不得僭服黄色,于是龙袍别称黄袍 。龙袍上的各种龙章图案,历代有所变化,但龙数一般为九条,寓意“九五之尊” 。清代龙袍还绣“水脚”,即下摆等部位有水浪山石图案,隐喻山河统一 。
文章图片
官袍,是文武官员用作朝服、公服等的袍服,以一定颜色或图案表明官位等级 。东汉永平二年开始将袍服定制为朝服,以所佩印绶为主要官品标识 。唐代官员以紫、绯、绿、青的圆领袍服作为常服,武则天又颁绣袍,文官绣禽、武官绣兽,是补服的起源 。宋代官袍袖子肥大,明确规定饰襕、佩绶、围鞓(皮革制成的腰带)等 。元代官袍多以罗为面料,并以花纹大小表示级别 。明代洪武年间创立区别文武官员品级的补服制度 。清室官员常服袍的款式为四开衩,由帷帽上的顶珠花翎、外褂上的方圆补子等组成等级森严的制度 。
文章图片
民袍,是平民日常生活所穿的袍服 。周、秦、汉士人庶民的袍服衣料粗糙,唐代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民族服饰的交流,特别是元代蒙古袍、清代满族袍的传入,民袍在款式造型上有过长摆和短摆、交领和圆领、右衽和左衽、大袖和小袖及半袖等多种变化 。当代旗袍和中国少数民族服装中的袍服,正是由古代民袍发展演变而来 。
【旗袍|长知识丨古人的“袍”是什么样的】◎本文转载自“中华书局1912”,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推荐阅读
- 知识店铺|百度文库:知识店铺开店量突破50万家,发布亿元优质内容激励计划
- 智慧销售|国务院:加快优化智能化产品和服务运营,培育智慧销售、无人配送、智能制造、反向定制等新增长点
- 跨境电商|商务部:跨境电商5年增长近10倍,去年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
- 收割|什么都不会怎么做知识IP?
- 误区|产品驱动增长 PLG 风靡,一文聊透机会与误区
- 电子商务|西南商报:四川网络交易额首次突破4万亿元 同比增长13%
- Log4j|2021 网络攻击同比增长 50%,Log4j 漏洞“功不可没”
- 网络安全|2021 网络攻击同比增长 50%,Log4j 漏洞“功不可没”
- cto|滴滴出行 CTO 张博卸任滴滴支付董事长
- 鹰厂长|智能制造SaaS厂商“鹰厂长”完成数百万元天使轮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