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服|有人说“汉服”来自“韩服”?你过来!( 二 )


以大帽为例,这类源于北方游牧民族的服饰在明代万历年间成书的《三才图会》中依旧有体现 。
董进告诉采访人员,虽然明初也有官员戴大帽,但后来主要成为监生、举人等标志身份的装束;此外,大帽因其使用功能也用于骑马、出行 。而明代帽顶配饰的使用范围,较之元代越来越小;下方的帽珠则在明英宗时被完全取消 。
韩服|有人说“汉服”来自“韩服”?你过来!
文章图片

故宫博物院藏《朱瞻基行乐图》,画正中为朱瞻基 。画作描绘明宣宗朱瞻基便服簷帽在御园观赏各种体育竞技表演的场面 。故宫博物院官网截图
“袭大明衣冠”与大明的态度
元顺帝北遁后,明朝对周边国家的影响进一步增大 。
明朝对朝鲜半岛的赐服也始于此时 。大明立国之初,朱元璋即以冠服、祭服、文绮纱罗、锦绣绒绮等物赐之 。在当时的宗藩体系之下,赐服是两国外交活动中的重要项目 。
而此后取代高丽、建立李氏朝鲜的李成桂,更是提出了在朝鲜“袭大明衣冠,禁胡服”的口号 。
这些做法无疑对朝鲜半岛冠服演变起到了重要作用 。
韩服|有人说“汉服”来自“韩服”?你过来!
文章图片

【韩服|有人说“汉服”来自“韩服”?你过来!】韩国历史剧《大长今》剧照,其故事背景为李氏朝鲜时期 。
不过,在历史上,朱元璋对于朝鲜半岛的此项提议似乎并不热心 。
史载,高丽使臣长寿曾对朱元璋说,“本国为衣冠事两次上表,未蒙允许”,“国王朝服、祭服,陪臣祭服,都分著等第赐将去了,只有便服不曾改旧样子 。有官的虽戴笠儿,百姓都戴著了原朝时一般有缨儿的帽子 。这些个心下不安稳 。”
很明显,已与明朝建立联系的高丽此时已经在改换大明衣冠,但便服依旧如前朝式样 。
韩服|有人说“汉服”来自“韩服”?你过来!
文章图片

朱元璋画像 。来源:《漫谈朱元璋画像之谜》论文截图
朱元璋对此的态度倒很开放——
据《高丽史》载,他对高丽使臣长寿说:“这个却也无伤,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不害其为贤君 。我这里当初也只要依原朝样带帽子来,后头寻思了:我既赶出他去了,中国却蹈袭他这些个样子,久后秀才每文书里不好看,以此改了 。如今却也少不得帽子,遮日头、遮风雨便当 。伯颜帖木儿王有时我曾与将朝服、祭服去 。如今恁那里既要这般劈流扑刺做起来,自顾戴有官的纱帽,百姓头巾戴起来便是,何必只管我根前说?”
“遵何代之制?”
距离高丽使臣和朱元璋的那次谈话过去几百年后,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35岁的洪大容随朝鲜使节团出使清朝 。
这天,他穿着盛装去朝拜大清皇帝,当他走出午门时,引来了很多人围观 。究其原因,问题就出在洪大容的衣冠上 。
当时朝鲜使团穿着的正式冠服其实就是他们当年承袭下来的“大明衣冠” 。可在乾隆三十年,大清的读书人似乎已经认不得这样的服饰了 。甚至有清朝人问,“贵处衣服,是遵何代之制?”
最后,反倒是洪大容告诉清朝人,“我们衣服皆是明朝遗制” 。
韩服|有人说“汉服”来自“韩服”?你过来!
文章图片

韩国电影《南汉山城》海报 。其故事背景为清朝攻打李氏朝鲜的战争,朝鲜半岛历史上称之为“丙子胡乱” 。其中的人物形象可见明清易代时朝鲜半岛的装束 。
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 。
今天,我们其实很难用“汉服”或者“韩服”这样简单的词语,去定义历史上某一时期的服饰 。
时间的确会模糊记忆,但曾经发生的历史却不会因时间流逝而改变 。(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