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曹操是如何选拔人才的?又是如何对待背叛自己的人?( 四 )


曹操的第二个意思是 , 很多人才出身卑微 , 这种人只要有才我就重用 。曹操在《求才令》中提到“萧何、曹参 , 县吏也” 。就是说萧何、曹参两个人出身低微 , 但是依然是栋梁之才 。所以英雄不问出处 , 出身再差也没有关系 。
曹操确实说到做到 , 曹操的手下很多人出身都很不好 , 比如于禁和乐进 , 这两个人都是曹操手底下的猛将 , 他们以前是干啥的呢?于禁以前是当小兵的 , 乐进是“帐下吏” , 说白了就是个跑腿的 , 连个士兵都不是 。再比如说毛玠 , 就是给曹操提出“奉天子以令不臣”的人 , 毛玠出身也不好 , 县吏 , 所以曹操用人不看出身 。
曹操的第三个意思 , 就是你哪怕是投降过来的 , 也没有关系 , 我也用你 。求才令有这么一句话 , “管仲 , 桓公贼也 , 皆用之以兴 。”就是说管仲这个人以前是齐桓公的敌人 , 曾经弯弓射箭射中过齐桓公 , 但是齐桓公依然重用管仲 , 成就一番霸业 。曹操也是如此 , 对待投降自己的人也是重用 , 比如张辽、徐晃、张郃 。张辽以前是吕布的人 , 徐晃是杨奉的人 , 张郃是袁绍的人 , 但是到了投降曹操以后曹操都重用 。曹操是非常看重张辽的 , 史书上记载 , 有一次张辽出征归来 , 曹操亲自出城迎接张辽 , 接到自己车子里 , 两个人一起回城 , 以示张辽的尊贵 。
所以我们看 , 曹操并不是说一味的不追求道德 , 曹操的求才令是有特定语境的 。曹操对有才的人求才若渴 , 对于道德高尚的人更是非常喜欢 。曹操手底下很多受到重用的人为人都非常正直 , 道德都非常高尚 , 比如毛玠 , 比如王朗 , 比如华歆 , 比如崔琰 。
论语有这么一段 , 叶公问政 , 子曰:“近者说(悦) , 远者来 。”就是有人问孔子 , 政治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啊?孔子就说了 , 你身边的人高兴 , 远方的人来投奔你 , 这就是最高境界 。我们说曹操能够成人之美 , 有容人之量 , 还有用人之识 。真的做到了“近者悦 , 远者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