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国有博物馆|收藏家北雁南飞,“非国有博物馆热”持续升温( 二 )

《2019年度全国博物馆名录》显示,广东非国有博物馆数量居全国第五位 。广东省非国有博物馆占全省博物馆总数近三分之一,藏品总数达15万件(套) 。
用跨界思维办馆
在粤收藏爱好者不仅来自五湖四海,也来自各行各业 。跨界思维为非国有博物馆的发展带来新活力 。
“我大学是法律专业,毕业进入银行 。当时单位正好想要筹办一个钱币博物馆,我从小就比较喜欢历史,所以欣然报名 。”东莞市钱币博物馆馆长邱山回忆当年参与建馆的经历 。
东莞市钱币博物馆作为专业性较强的非国有博物馆,该如何区别于大型综合博物馆做好运营?邱山有自己的独到思考 。在她看来,与许多具有完整生产链条的行业不同,普通大众很难具象地理解和认识金融行业,而古钱币正是一个很好的介质 。“对公众尤其是孩子的金融普及教育,是我们博物馆的主要工作 。”
“高品质高等级的馆藏,是博物馆的第一灵魂 。”在阎焰看来,非国有博物馆与其追求大而全,不如致力于在某个门类发展独具特色的馆藏 。
深圳市金石艺术博物馆则致力于与优秀的国有和非国有博物馆进行馆际交流与合作 。“一个展览不是‘一锤子买卖’,是可以持续打磨、‘迭代升级’的 。成功的馆际合作让博物馆在借鉴他馆先进经验的同时,也能提升自身影响力 。”深圳市金石艺术博物馆馆长吴强华说 。
非国有博物馆注重在展览内容和社会活动上下功夫,逐步走上专题化、精品化、特色化的路子,也为非国有博物馆积累了“人气” 。2019年,全省非国有博物馆举办陈列、展览516个,参观人次达716万 。一些非国有博物馆年参观人次甚至超过国有博物馆的参观人次:深圳市金石艺术博物馆、东莞市观音山古树博物馆观众超过50万人次;广东大观博物馆、佛山市岭南金融博物馆观众超过30万人次……
此外,一批非国有博物馆被打造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重点旅游景区 。这些独具特色的非国有博物馆成为广大观众和游客的打卡点,在推动文旅融合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
探索可持续发展之路
非国有博物馆快速发展的同时,人才、资金、藏品等问题也不容忽视,多位非国有博物馆经营者坦言在“摸着石头过河” 。
“研究需要人才,而人才匮乏是非国有博物馆面临的普遍问题 。”阎焰认为,作为专注学术研究的非国有博物馆,望野博物馆需要更多专业人才的加入 。广州东方博物馆馆长周勇则告诉采访人员,博物馆曾经组建过一支研究团队,取得过瓷器鉴定方面的重要研究进展,但因人才和资金缺口,只能遗憾中断 。
资金不足同样是一大难题 。广州市普公古陶瓷博物馆常务馆长蒲亭利算了笔账,不包括藏品征集的费用在内,博物馆每年的运营费用超过100万 。而我省实行免费开放的非国有博物馆占96%,即便出售门票,也难以长效为藏品提供优质的场地、环境和研究保障 。
为此,相关部门近年来也在积极推进相应的扶持政策 。在去年,广东开展了国有博物馆对口帮扶非国有博物馆工作,每一家非国有博物馆均有一家以上国有博物馆进行帮扶,实现对口帮扶全覆盖,内容涵盖新馆设立、藏品管理、陈列展览、人员培训、科学研究等 。此外,对新设立的非国有博物馆,省文物鉴定站提供免费藏品鉴定,仅2019年就完成了非国有博物馆藏品鉴定19098件(套) 。
“针对非国有博物馆专业人才匮乏的现象,我省举办了多期非国有博物馆的业务培训班,并以推荐参加全国非国有博物馆业务培训的形式,让更多运营人员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相关负责人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