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文物回家,是归途也是征途

【遗产|文物回家,是归途也是征途】文物回家 , 总牵动着亿万国人的心 。人们用暖心的“欢迎回家”刷屏 , 为漂泊异乡160年的圆明园马首铜像送上祝福 。这样的牵挂 , 表达了久别重逢、物归原主的欣喜 , 更折射出文化的认同与自信 。
遗产|文物回家,是归途也是征途
文章图片
流失文物追索返还 , “追宝人”一直在努力 。新中国成立至今 , 已经有300余批次、15万余件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回归 , 仅2019年就有1000多件文物归来 。一连串数字 , 是文物返还的“中国声音”显著增强、文物追索的“中国实践”效果卓著的有力证明 。
还有数以万计的“守宝人” , 为了守护好国内存量文物而孜孜不倦 。考古工作者持续探索未知领域 , 日复一日挖掘、整理、阐释;文物修复者用精湛的技艺 , 为文物恢复往日光彩;还有在偏远大漠扎根的守桥人、守塔人 , 常年与古迹为伴 。
2017年以来 , 公安部会同国家文物局连续3年部署开展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 , 共侦破文物犯罪案件3480余起 , 抓获犯罪嫌疑人5860余名 , 缴获文物4万余件 。当前 , 文物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 这提醒我们 , 守护好珍贵的文化遗产并非易事 , 更要健全管理制度、完善保护机制 , 一步一个脚印 , 在增强保护能力的基础上活化利用 。
我国是文物资源大国 , 数以亿计的文物瑰宝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力量源泉和物质载体 。“得之不易 , 守之宜谨” 。从文物和遗址保护的角度看 , 流失文物的回归令人欣慰;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接续传承、活化利用而言 , 这又是新的征途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