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际根|穿过七千年,让我们重新认识深圳( 二 )
“资料显示,6000年前的咸头岭文化时期,大量遗址出土制作树皮布的石拍,但公元前4000年以后的屋背岭文化时期,纺轮已是古遗址的常见之物 。这就说明,深圳历史上由树皮布转型为纺织布的时间,很可能在公元前6000-4000年之间 。中原地区,纺织布的历史接近6000年 。深圳地区人们这一有关穿衣的技术,并不比中原地区晚太多 。”他说 。
1999年10月,深圳博物馆在深圳第二次文物普查中发现屋背岭遗址,2001年12月-2002年4月,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深圳博物馆等单位联合对屋背岭遗址进行了正式发掘 。发掘中清理墓葬87座、灰坑8座,以及商代至西周初期的155件陶器以及18件石器,还有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陶器、原始瓷器和石器等 。当时从屋背岭的南顶、北顶及鞍部都挖掘到了不少有价值的文物,部分发掘成果如今分别陈列在南山博物馆及深圳博物馆中 。
“如果放大视野,根据深圳市考古鉴定所的辛勤考古调查,大致3000-4000年前,深圳塘朗山以北的整个西丽地区,存在过一个特大型人类聚落群,居民点数量可能近百处 。南科大校园内的屋背岭遗址等只是其中一部分 。”对着一幅大湾区的卫星图,唐际根指出上面标注的人类遗址点位,告诉采访人员 。
作为岭南地区规模最大的商时期墓地,屋背岭遗址的发现令学界颇为震动,被评为2001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北京大学考古学系教授李伯谦认为,屋背岭遗址的发掘意义重大,其既反映了中原文化的共性,又有岭南文化的特性,但是特性是主要的,共性是次要的,说明广东从商时期起就有自己独特的文化 。
尽管发掘至今已经快20年了,但关于屋背岭遗址的研究仍在继续 。唐际根在办公室的墙上贴满了各式各样的随葬陶器的拓本,器具有陶罐、陶釜、陶豆、陶碗、陶钵、陶纺轮,纹饰有绳纹、叶脉纹、卷云纹、方格纹、菱格纹、圆圈纹……除了屋背岭之外,珠江口地区多个遗址的文物器具和纹饰也在同面墙展示 。这些弯弯曲曲的纹路的演化,有时就昭示着相近文化之间的影响与沿袭 。
屋背岭遗址文物有海洋文化特质
来到南科大后,唐际根多次爬上学校的几座山头,寻找远古人类的遗迹,还捡到过些许陶片 。他发现,只有半山腰的地方能找到陶片 。“这说明当时海平面比现在高,3000年前人们只能选择山坡居住,山脚下当时尚属湿地甚至水面以下 。”他介绍,这也可以对应深圳地区的地理变化趋势 。“在历史上,海平面有时高有时低,考古学家已经观察到史前时期古深圳人的居民点随着时间的变迁,地点的选择有一定高度变化,很有可能远古人类就是随着海平面升降而不断地迁徙 。”
研究助理胡玙璠最近一直在整理大湾区片区考古的资料 。她告诉采访人员,屋背岭遗址的出土文物虽然数量不多,但仍然有其鲜明的特色:“我们在屋背岭遗址中看到有许多容器是圈足环底凹底的 。这种形态的器物主要只有中国南方特别是海洋地区发现,很可能与史前时期南方的生存环境有关 。此外,我们发现这里出土的工具有网坠、小型的石锛,许多史前遗址甚至发现大量被史前人食后遗弃的贝壳而被称为‘贝丘遗址’ 。这说明那时的经济形态可能不是农耕为主,而是以渔猎为主的 。这些都有鲜明的海洋文化特色,与内陆地区文化的形态是不同的 。”
同时,出土器具还有不少带着波浪纹饰,也颇具海洋气息 。经过实验考古,考古学家们发现这些纹饰应该是用贝壳划出来的 。具有海洋特征的纹饰还有水波纹、浪花纹等 。
“屋背岭文化的遗址点在深圳特别是西丽水库一带分布得特别多 。如深圳大梅沙、向南村等,在香港涌浪遗址、东莞村头遗址等地也出土了相似的器物 。所以我们判断屋背岭文化的分布可能是以珠江口为主,主要集中在深圳,还包括周边的香港和东莞一些地区 。”胡玙璠告诉采访人员,“现在我们大致掌握了屋背岭文化的时间起止和空间分布,还有一些内涵特征还没有解决,例如当时居住的聚落是怎样的特征、他们当时的房屋是什么样的,这支文化后来消失,是到了哪里去,还需要深入研究 。”
推荐阅读
- 景气度|2022,七“贱”下天山
- 三七互娱|三七互娱投资副总裁林均全加盟字节 任抖音生态战略负责人
- 退回|买家退回连体裤称没穿过,却为何出现一片污渍?网友:去验下DNA
- 牙科|牙科安全要注意,忽略这七点,会捅大篓子
- qq|腾讯与京东的“七年之痒”,减持京东背后,发生了什么
- 央行|刚刚!央行等七部委重磅发文,“剑指”直播营销金融产品!不得用演艺明星推荐,来看四大“禁令”
- 信息|MarTech 营销数据闭环(七)数据合规
- 外汇局|央行等七部门整治金融产品网络营销,不得进行骚扰性营销和嵌套销售
- 七鲜超市|用热爱致敬生活——京东零售2021年终盘点
- 水泵|小呆评测 篇七十九:陶瓷质感高端大气,造型灵动焕发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