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相如|司马相如与梓潼的千年之缘
文章图片
长卿山
“长卿山”因此得名
公元756年,“安史之乱”爆发,安禄山大军进攻潼关,直逼长安,唐明皇(唐玄宗李隆基)采纳杨国忠的建议,逃往蜀地避难,路过梓潼,望见山上有一窟,近臣奏云,此乃汉司马相如(字长卿)读书之窟,为纪念此事,遂赐名长卿山 。全国唯一以司马相如命名的“长卿山”只有梓潼 。
在今梓潼城西南二里长卿山上西岩,至今尚存长卿读书窟(也称长卿石室),石窟在距地面120厘米的山崖岩壁上,长600厘米,宽500厘米 。依山崖凿石室,石室之门洞,以青砖砌成,通高250厘米,宽210厘米,如一间宽敞的石室 。石室内左右壁上刻有诗“书岩本是读书台,司马长卿锦城来 。长门赋献身荣贵,前人已去今又开 。”这种承前启后的好学之风在今时今日真是难能可贵 。
为纪念司马相如在梓潼留下的足迹和美名,后人将长卿山所在乡镇称为“长卿镇”,在司马相如曾经读书的长卿山修建庙宇凉亭以示纪念,分别命名为“相如堂”、“相如亭”,将与长卿山隔江相望的街道命名为“相如街” 。可以说,梓潼处处都留下了司马相如的印迹,也留下了关于司马相如的动人传说 。
文章图片
相如亭
人物档案:
司马相如(约公元前179 年—前118 年),字长卿,汉族,蜀郡成都人,因他在书上看到蔺相如的故事,佩服蔺相如威武不屈的性格,便给自己更名为司马相如 。一首辞藻华丽的《子虚赋》,奠定了他在汉赋文学上的崇高地位,被尊为汉赋鼻祖,人称“赋圣”,也是第二批四川历史名人 。
(陈仁康/图 绵阳日报社融媒体采访人员 郑金容/文)
【司马相如|司马相如与梓潼的千年之缘】编辑:谭鹏
推荐阅读
- 廉颇|世人皆知“负荆请罪”,却不知长平之战后,蔺相如与廉颇的后续
- 蔺相如|世人皆知“负荆请罪”,却不知长平之战后,蔺相如与廉颇的下场
- 司马相如|屌丝司马相如,为何能逆袭迎娶白富美的卓文君,只因一首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