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_历史|缅甸:一个和中国源远流长的“胞波”之国,战略位置很重要( 二 )


缅甸_历史|缅甸:一个和中国源远流长的“胞波”之国,战略位置很重要
文章图片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本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仍然无法迫使中国停止抵抗,结束战争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在短时间内席卷东南亚,随即矛头直指缅甸 。目的是切断美、英援华国际通道,威胁中国正面抗日战场的中心西南大后方,迫使重庆国民政府屈服投降,从而摆脱中国战场困境 。同时夺取南洋地区丰厚的自然资源,建立自给自足的战争经济体系,以增强同美、英抗衡的实力 。
1942年初,日本侵占马来西亚后,开始入侵缅甸 。1月30日,日军攻克缅甸东部重镇,随后分两路继续前进,3月8日,日军占领缅甸首都仰光 。3月到4月间,日军进攻重镇曼德勒,企图切断滇缅公路 。滇缅公路当时为中国抗战主要国际通道,修建于1938年1月 。当时,中国东南沿海都被日军占领,外援物资只能走滇缅公路,如果滇缅公路再被封,将进一步增加了中国抗战的困难 。于是经过协商,中英双方签订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成立中英军事同盟,中国组建远征军入缅作战 。
缅甸_历史|缅甸:一个和中国源远流长的“胞波”之国,战略位置很重要
文章图片

1942年2月,中国远征军第1路副司令长官杜聿明率领第5、第6、第66军共10个师10万余人入缅援英作战 。4月19日,中国远征军在缅甸取得仁安羌大捷,解救了英军7000多人和被日军俘虏的英缅军官兵、美国传教士和新闻采访人员等500多人,一时中国军队在英美声名鹊起 。但后来由于日军攻势凌厉,英军又决意放弃缅甸,中国远征军被迫进行缅北大撤退 。在撤军途中,时值雨季,山洪暴发,部队粮尽药绝,官兵饥病交加,死亡累累,最后撤到国内和印度的官兵不到一半 。
缅甸_历史|缅甸:一个和中国源远流长的“胞波”之国,战略位置很重要
文章图片

1943年4月,中国重建远征军司令部,后称滇西远征军,一部撤至印度,称中国驻印军 。1943年10月至1944年5月中国驻印军和滇西远征军先后发起缅北滇西作战,歼灭日军三万余人 。1945年1月27日,两军在畹町会师 。3月,完成了打通滇缅公路的任务后撤回国内 。中国远征军两次出国作战,打通了中国西南国际运输线,解放了包括缅甸在内的广大人民,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崩溃,大长了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因此,中国远征军滇西反攻作战被称为“自甲午战争以来第一次援助盟邦进入异邦国土作战并获得胜利的一次大规模作战” 。
缅甸_历史|缅甸:一个和中国源远流长的“胞波”之国,战略位置很重要
文章图片

1945年,全缅抗日胜利,缅甸独立 。中缅两国于1950年6月8日正式建交 。20世纪50年代,中缅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然后,两国本着友好协商、互谅互让精神,圆满解决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 。196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缅甸签订《中缅边界条约》,从此,两国的关系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现在的缅甸,虽然还存在的众多的问题,比如军人干政、政局不稳、毒品走私、经济凋敝等,但总的发展趋势是好的 。缅甸作为中国重要的西南门户和战略通道,日益受到中国的重视 。反过来,缅甸背靠强大的中国,国家步入正轨、走向繁荣也是指日可待 。
图/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文/来源于师说123,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