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山|常有人说崖山之后无中国,崖山在什么地方?在那儿发生了什么事?( 五 )


陆秀夫走卫王舟,王舟大,且诸舟环结,度不得出走,乃负昺投海中,后宫及诸臣多从死者,七日,浮尸出于海十余万人 。
张世杰砍断大索,率十余舰护卫杨太后突围 。
“杨太后闻昺死,抚膺大恸曰:‘我忍死艰关至此者,正为赵氏一块肉尔,今无望矣!’遂赴海死,世杰葬之海滨,已而世杰亦自溺死 。宋遂亡 。”
江钲办完父亲的丧事后,带着族人匆匆赶回厓山 。走到广东海陆丰时,得知崖山二十万军民已全军覆没,大哭几场后也投海而死 。
四年后,被蒙元囚禁三年而不降的文天祥被杀,临刑前望向南方痛哭跪拜 。大宋朝,亡了!
崖山|常有人说崖山之后无中国,崖山在什么地方?在那儿发生了什么事?
文章图片

宋朝的灭亡让中国从农业帝国向商业社会转型的一次尝试化为泡影 。正是因为宋朝尝试放弃集权农业帝国的形态,所以才会在军事上持续弱势 。在冷兵器时代的东亚季风区,集权农业帝国或许是文明延续的最优选择 。
----引用自头条百科
崖山之后真无中华了吗?
崖山海战,张世杰、陆秀夫虽然在战术上有许多商榷之处,对战役失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他们在绝境中所表现出来的民族气节和那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让人叹服 。南宋军民忠心报国的爱国精神可歌可泣 。南宋虽然覆没,但输得是这样的悲壮,这样有节烈之气 。
崖山|常有人说崖山之后无中国,崖山在什么地方?在那儿发生了什么事?
文章图片

崖山之战的失败,意味着南宋残余势力被彻底地消灭了,中国第一次整体被北方游牧民族占领,蒙元完全统一了中国 。
有部分人认为南宋的灭亡标志着古典意义的华夏文明的衰败和陨落,一脉相承数千年的中华文明由此产生断层,之后元明清的文明形态跟之前大不相同,因而有了“崖山之后无中华,明亡之后无华夏”的说法,并将此最早的提法硬生生安插到南明遗民的一首诗 。
海角崖山一线斜,从今也不属中华 。
更无鱼腹捐躯地,况有龙涎泛海槎?
望断关河非汉帜,吹残日月是胡笳 。
嫦娥老大无归处,独倚银轮哭桂花 。
----钱谦益《后秋兴之十三》
事实上,这首诗只是明末遗民借崖山指代明亡,抒发的是南明遗民的故国之痛 。全诗借崖山海战比喻明朝败亡,抒发山河破碎,家国沦落的哀伤感情 。但也仅此而已 。
“海角崖山一线斜,从今也不属中华",不是说宋祥兴二年以后中华就彻底消亡了,也不是说明永历十六年以后华夏就彻底消亡了,而是在表达对“亡天下"的痛惜 。
说宋朝灭亡了,中国就不存在了 。那么,说这话的人你是中国人吗?华夏种族的主体不是保留下来了吗?生产关系不是继续发展了么?中华文化继续发扬光大了么?这和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完全不是一回事,他们那个才叫亡国灭种 。
所谓的“崖山之后无中华,明亡之后无华夏”只是近些年来网络上的流言,是一些网络愤青的激愤想法,是别有用心的敌对势力妄图挑拨中华民族,瓦解我们民族自信心,割裂我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的工具 。
虽然我们现今生活在工业化、信息化的现代文明时代,但是,只要我们牢记我们的历史,我们就依然是古老中华文明的传承者 。
崖山多忠魂,英烈昭千古!
----敬崖山二十万忠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