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马未都:道出古玩圈的真实一面!( 二 )
十一、不知道一万个想收藏的人,只有一个人能成为收藏家
文章图片
许多企业家、有钱者想当收藏家,但理念不对,或跟错人,或怕吃亏,往往刚进入收藏便退出了 。比如买第一件古董,花了1万元,找了5个人掌眼,5个人说出了5种看法,结果他觉得自己上当了 。虽然钱不多,但感觉亏得不值,收藏水太深,不玩了 。只有不听邪,善琢磨的人坚持下来,这人数不超过万分之一 。性格决定收藏 。
十二、不知道家人提的要求让你做不到
文章图片
收藏者初始阶段家人可能还支持,时间一长,家人看你没完没了,无止境地收、收、收,只进不出,于是家人提出,真假弄不清,如果拍卖公司卖出一件,让我见到钱,我就让你继续收 。收藏者为了证明自己是正确的,到处给拍卖公司送藏品,结果到处碰壁 。收藏者并不知道大拍卖公司需要的是买货的,而不是送货的 。
文章图片
十三、不知道“捡漏”只对有经验的藏家
文章图片
太多的人在宣传“捡漏”,给人一夜暴富的希望 。事实上,“捡漏”的概率只相当于“守株待兔”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地摊上一件好古董,不懂的人,哪怕一万人路过,都不会弯腰,东西是留给懂的人 。但“捡漏”也绝不是收藏家的常态,没有一个收藏家是靠捡漏炼成的 。靠“捡漏”,10年中也许你能捡到几件东西,但漏掉的是宝贵的时间 。
十四、不知道凡是被恶炒的都是“朦朦胧胧”的
字画被恶炒了,叫到4个多亿;翡翠被恶炒了,叫到10个亿;瓷器被恶炒了,叫到5.5亿;玉石被恶炒了,叫到1克1万元 。总结其规律,凡藏家看不大懂的,卖家能信河开口、翻手是云、覆手是雨的,朦朦胧胧的东西就会被恶炒,蒙一个是一个,骗一对是一对 。
文章图片
十五、不知道“流传有序”的故事上都是编出来的
有人动员收藏家到拍卖会去买古董,因为那儿的东西“流传有序” 。这件瓷器做过台灯;那件东西的藏者的祖上是英法联军,与圆明园有关;这张字画是赠 “主席”,就是“蒋介石” 。有的拍卖公司拿到一件东西,第一任务就是编故事 。扪心设想,有几个人能说得清自己父亲的经历,更不要说爷爷的了 。
文章图片
十六、 不知道巨额成交都是在拉高出货
当一张纸卖到4个多亿的时候,我们不知道是艺术疯了还是买者疯了 。其实醉翁之意不在酒,果不出所料,一批几百万的同类字画登场了 。快买吧,仅是1%的价啊 。2.5亿的葫芦瓶、2.3亿的鬼谷子下山、1.5个亿的杏林春燕碗都是幌子 。
文章图片
十七、不知道从大拍上买的艺术品基本上是最后一棒
确实有些初学收藏的有钱人几千万买了一张后人说不清真假的字画,或者花800万买一只小小的成化鸡缸杯,现在还在做“增值”梦 。你再送回去拍卖试试,“博傻”游戏到你为止 。
十八、不知道古董真品远多于赝品
文章图片
古董真品多还是赝品多?地上的古董多还是地下的多?这些 问题已被所谓的专家严重误导 。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每年数千万数亿劳动者创造大量财富和艺术品,即便当年的实用器,今天也成古物古董,这是一个天文数字 。而改革开放才三十年,有多少人在做仿品?古人死后入土为安,再穷的也得修个坟,5000年中死了多少人?有多少墓?古董中真品多是个不争的事实,但古物与古董不同,古董是古物中的精华,古物有研究价值,但未必有收藏价值 。
推荐阅读
- 猫腻|拼多多的商品这么便宜,都是山寨、假货吗?看完才发现其中猫腻!
- 足球俱乐部|“扶持”潮水退去,自媒体创业人都在“裸泳”
- 收割|什么都不会怎么做知识IP?
- 支付宝|低成本的“赚钱”生意,连支付宝都来分一杯羹?旧物回收成热门
- 淘宝|拼多多的东西为啥那么便宜?知情商家说出原因,满满都是“套路”
- 程序员|周鸿祎:不理解35岁被职场抛弃,美国硅谷很多主力程序员都超过35岁
- 满大街|满大街都是餐馆和药店,终于明白为何欧美国家不扶持电商发展
- 天下物|他们都因长的像马云而走红,三代“马云”的贫富差距却如此之大
- 数字人民币 App 上线,实测吃喝玩乐都可用
- 3800亿元!App Store分账公布:苹果开发者都赚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