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志超|李鸿章爱将叶志超打仗以不要命著称,为何甲午战场上贪生怕死?

叶志超是淮军中以骁勇善战而著名的将领,曾被清廷授予额图浑巴图鲁的称号,这个称号说起来就厉害了,看过《鹿鼎记》的同学都知道鳌拜这个人吧!鳌拜也是巴图鲁,只有获得清廷认可的将领才能够被授予这样的称号,可以说,能够获得巴图鲁称号,是每一个清朝武人的终身梦想 。
叶志超|李鸿章爱将叶志超打仗以不要命著称,为何甲午战场上贪生怕死?
文章图片

淮军的军事体制压根无法与日军硬拼,失败是早晚的事情 。
日军掌握制海权,切断清军在朝鲜的补给
最要命的是,以往清政府的援助都采取水路的方式,然而从丰岛海战开始,日军已经取得登陆朝鲜的制海权,清军不能再从海上进行支援 。
而从陆路进行支援的话,更不现实,清军淮军主力大多在京畿一带,从京畿到平壤的交通不仅远,还很不好走 。纵横曾经在鸭绿江边的丹东读的大学,每次上学都是一个艰难的旅程,实在是太偏僻了 。
要是从辽东半岛对叶志超部进行支援,难度很大,而且当时的朝廷内部反应极其慢,压根就没有准备后手 。
这就导致清军在朝鲜境内没有足够的补给,当时入朝作战的清军口粮只能维持几天,并没有长久的粮草供应 。
相对于粮草问题,弹药问题更为严重,以往的资料中都说叶志超逃跑时,给日军缴获大量的辎重,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纯粹是为了埋汰哪个历史人物,直接弄点洗脚水往人身上泼 。
叶志超|李鸿章爱将叶志超打仗以不要命著称,为何甲午战场上贪生怕死?
文章图片

平壤在溃逃实际上是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根本无法再与日军作战的情况下,叶志超只能选择撤军 。
而叶志超最大的失误在于没有指定一个更好的撤退方案,白天激烈作战后,9月15日当天,叶志超谎称投降,第二天再开城投降,打算以此麻痹日军,然后当晚率领清军撤退,结果计谋被日军识破,在半路对清军进行了埋伏 。
在此次撤退过程中,清军伤亡两千余人,撤退也就变成了溃退 。
【叶志超|李鸿章爱将叶志超打仗以不要命著称,为何甲午战场上贪生怕死?】叶志超作为主将,对于战场失利有着不可避免的责任,但是时局如此,想要打胜是很难了,只不过叶志超被当作了典型,差点被砍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