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项羽无颜过江,其实是个谎话,史料暴露真相:原因其实很简单
项羽和刘邦的对决,其实一开始都注定了结局,这个情况在项羽谋士范增的评价里就能看出 。鸿门宴的时候,范增筹谋完美,杀死刘邦,消除最大的敌手,项羽轻松得天下 。可是项羽因妇人之仁,不仅没有杀刘邦,还让刘邦逃掉,结果张良又以两块破美玉就解释了刘邦溜走之故,项羽竟然还接受了玉璧很开心地欣赏 。此时,范增怒言:
“唉!竖子不足与谋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吾属今为之虏矣!”(见《史记·鸿门宴》)
结果基本也如范增所言 。
其实,除了范增之言,在一开始的诸多表现上,项羽除了武功、善战之外,在其余方面几乎皆不如刘邦 。然想得天下,除了善战之外,更在于善谋和人才 。刘邦麾下人才济济,项羽麾下人才严重偏科,武强文弱,且文不能重用,武又被他压制,故是文武人才皆不能伸张其志 。这也是项羽集团的一个弊病所在 。
文章图片
到了公元前202年,在鸿沟之盟后,项羽的噩梦降临了 。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鸿沟之盟的成功约定,可以说是鸿门宴上项羽在谋略上低于刘邦的再次表现 。
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在经历了秦大一统的政治格局之后,天下分而治之的局面是不可能出现的了 。尤其是项羽又猛如虎,刘邦又岂能安睡,他身边谋士众多,又岂能看不出这个问题所在 。所以,对于刘邦一方而言,唯一有安全感的办法就只有一个,那就是彻底剪除项羽,让项羽消失 。
所以,鸿沟之盟对于刘邦而言,不若说是麻痹项羽的一个借口 。可是项羽却天真地当了真,反把这个协议当做了回江东和喘息的机会 。于是,之后便发生了,刘邦毁约,重兵围困,把项羽围困垓下,以至于项羽最终兵败,落个乌江自刎的结局 。
但是所谓的项羽无颜过江自刎,其实不过是个谎话,这一点史料暴露真相,原因倒是极其简单 。我们主要通过三种说法便可探求其真相所在:
第1种说法是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记载得很明确,项羽在自杀前笑说:
“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在这个记载中有一个信息很重要,那就是项羽口中所言的八千江东子弟 。依照项羽所言,他不愿意渡江的原因是因为跟着他出来混的八千子弟全部死了 。
可是当项羽被围困垓下的时候,这个事实已经发生,而且败局已定 。项羽自己应该也是很清楚的,不然他不会带着数百人突围 。如此说来,垓下被围,八千子弟已经所剩无几,且失败已经是不能避免,那他就应该在那里羞愧自刎了 。可是项羽并没有,因此项羽所言无颜过江之说,看似悲壮,并借以八千子弟由而充满情怀,不过是司马迁对项羽的偏爱之美化 。
第2种说法来自农夫之骗 。
【项羽|项羽无颜过江,其实是个谎话,史料暴露真相:原因其实很简单】项羽自垓下突围逃出的时候,仅带数百人 。首先从这个行为来看,项羽并不想死,他是想逃走的,甚至按照后来的路线,他就是想逃回江东的 。但是后来发生的一系列事,逐步迫使项羽走向绝境的时候,也改变了他的心理状态,使得原本就过于性情中人的项羽放弃了回江东翻盘的欲望 。
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事件便是农夫之骗 。
如果按照项羽原本设计好的逃跑路线,大概汉军是追不上的 。可是意外之处,在于他逃到阴陵迷路时,向农夫问路,却被农夫欺骗,导致陷入天泽,因此耽误,给汉军了充足时间来围追堵截他,使得他逃亡显得更加狼狈不堪 。
推荐阅读
- 项羽|项羽的神兵霸王戟,真的有150公斤重吗?
- 项羽|我国历史上真正的猛将,只有这5人,其他的都不值一提
- 项羽|彭城之战项羽并没有一举消灭刘邦真的是疏忽
- 项羽|项羽自刎于乌江之后五人把项羽分尸,其中一人的后代还做了皇帝?
- 陈胜|陈胜吴广来势汹涌,却为何给项羽刘邦做了嫁衣?究竟哪里做错了?
- 范增|楚霸王项羽的谋士范增水平到底如何?
- 季布|季布曾是项羽麾下的大将,为何刘邦会重用他呢?
- 项羽|项羽封了刘邦为汉王,刘邦再反项羽算不算不仁不义呢?
- 项羽|项羽主动分封天下,诸侯们却为何要追随刘邦?还逼的他自尽身亡?
- 项羽|除了朱元璋,为何感觉没有一个朝代是从南到北统一中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