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大头|民国时期的一块银元,如今能换多少人民币?你可能并不知道

据《孟子》齐人篇记载,齐国有个人家里没有钱,终日出门吃别人的残羹冷炙充饥,但却告诉家中的一妻一妾说自己每天大鱼大肉,后来被妻妾揭穿相拥而泣,感叹丈夫的虚伪和生活的穷困 。其实钱币出现后就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几乎是只要我们一出门就会用到钱 。
袁大头|民国时期的一块银元,如今能换多少人民币?你可能并不知道
文章图片

这点在经典电视剧《大宅门》里也有体现,那时白景琦的毛驴吃了包子铺老板数十个包子,老板气的捶胸顿足,但是白景琦可是面不改色,当即甩出一块大洋给老板,并道“开眼吧”!这时那小贩破涕为笑,并且说您的驴什么时候想吃尽管来,想来也是,一块大洋在民国初期已经是一桌硬菜的价格了 。除了吃饭,在北洋时代的北京生活需要花费多少大洋呢?据悉1918年在北京黄金地带的四合院,租金只需要二十块大洋,还是带十几件房间的那种 。
袁大头|民国时期的一块银元,如今能换多少人民币?你可能并不知道
文章图片

说到这你是不是觉得民国初期的大洋简直太值钱了呢,其实仔细想想大洋为什么值钱?只能是因为太难挣了 。除了上面提到的富人家,我国占比最多的其实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这些人的收益和富人阶级的收益是形成鲜明对比 。据《交通史路政编》的统计来看,北京铁路工人在民国初期的平均工资为127块大洋,而在北京生活的一家人年支出最低也要100大洋,工人阶级尚且如此,更别提农民阶级了 。所以说民国初期的大洋值钱也是有原因的 。
袁大头|民国时期的一块银元,如今能换多少人民币?你可能并不知道
文章图片

民国“黄金十年”一块大洋有多值钱?由于内忧外患的长期存在,民国时期的社会是十分动荡不安的,我们以其中发展比较稳定的1926-1936年,也就是“黄金十年”时期来看 。不过由于当时吃穿用度和现在的物价也大有不同,就拿大米白面举例,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是很稀有的,所以我们从下面几个方面综合来看 。
袁大头|民国时期的一块银元,如今能换多少人民币?你可能并不知道
文章图片

那时候一块大洋可以买5斤猪肉,以现在猪肉的价格来对比,算下来值75元;一块大洋还可以在城镇附近买大约1亩地,如果按现在土地的价格来算可以说是疯涨了;再看现在在博物馆陈列着的《平复帖》,无价之宝,当初张伯驹买下来这幅字花了4万大洋,综合看下来那时大洋的购买力其实是由货物的供给比例来决定的,毕竟供小于求,物价自然上涨,而仅仅从日常所需的生活必需品来看一块大洋的购买力,那无疑是被大大低估的 。所以我们只能在这里做一个大概的统计罢了 。
袁大头|民国时期的一块银元,如今能换多少人民币?你可能并不知道
文章图片

《银元时代生活史》中就有记载,在上海和华北地区,每块大洋的价值是大相径庭的,上海地区的大洋要比华北地区的大洋贬值一倍以上 。这又是从地域问题来考据大洋到底多值钱的问题了,可以看出是众说纷纭,不一而足的 。不过相关部门也有规定,民国的一块银元大概在250元左右 。
结语
一个大洋到底值多少钱,在当时动荡的局势下的各个地区以及民国的不同年月都有不同的购买力,上面提到的一块大洋能请几个人吃一顿涮肉火锅,能买几十斤大米,只是富贵人家眼里的小钱罢了,但是对广大的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来说,算得上是一家人一个月的开销,几个月的辛苦钱,甚至可以说是救命的钱 。这样看这笔钱的价值就大不一样了,也能看出劳苦大众在那个动荡年代下生活的艰难,更能体会到我们的国家从满目疮痍年代走出来的不易,从而感激并珍惜现在美好安康的生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