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安史之乱”的真正祸首:倘若他再多活几年,唐朝可能会提前灭亡

樱桃子,半赤半已黄 。一半与怀王,一半与周至 。——史思明《樱桃子诗》
史思明,一个生于西域,两次反叛却骁勇善战的叛军首领,很多人认为他才是“安史之乱”真正的罪魁祸首 。他懂得多种语言,能征善战又诡计多端,但他大器晚成,直到四十岁才因为安禄山的受宠而升迁 。后和安禄山共谋反叛,从此走上了一条争权逐利、野心昭昭的道路 。
安史之乱|“安史之乱”的真正祸首:倘若他再多活几年,唐朝可能会提前灭亡
文章图片

安禄山死后,安庆绪即位,史思明开始有了拥兵自立的心思 。他不再听从安庆绪的指挥,还把安庆绪派来的人抓起来 。
之后史思明便假意降唐,被封为归义王,管辖河北一带 。但他并不甘心,仍然与安庆绪联络,并在暗中招兵买马 。不久,事情败露,唐肃宗开始怀疑、警惕他,于是他再次反叛,与安庆绪联手打败了郭子仪、李光弼等十几位节度使 。
庆功宴上又以安庆绪“杀父求位”为名,将安庆绪缢死,自此掌握两方兵马,成立大燕国,自称应天皇帝 。至此,史思明的权力达到了顶峰,再也不必受人掣肘了 。
兵变被杀,都是偏心惹的祸
【安史之乱|“安史之乱”的真正祸首:倘若他再多活几年,唐朝可能会提前灭亡】史思明称帝后,封自己的长子史朝义为怀王,随他继续南下,与他的老对手李光弼交手,幼子史朝清则留守范阳 。一次,史思明令史朝义为先锋攻打宜阳,史朝义兵败,史思明为此大怒,说:“朝义怯,不能成我事!”想把史朝清调过来辅助他,这在史朝义心中留下了很深的芥蒂 。
安史之乱|“安史之乱”的真正祸首:倘若他再多活几年,唐朝可能会提前灭亡
文章图片

根据史书记载,史思明似乎更喜欢小儿子史朝清,想传位给他 。一次,史思明下令修建三角城来存粮,负责的人是他的大儿子史朝义,三角城竣工后一直没有刷泥,史思明视察发现后非常生气,想要将他和一起负责的大将骆悦斩首示众 。
史朝义解释说:“士兵们太累了,先休息一下,很快就能建好 。”史思明大骂:士兵们太累就要不完成任务吗?等老子攻克陕州,一定要杀了你!
可能是由于史思明一系列毫不掩饰的杀意,史朝义在史思明称帝第二年就伙同大将骆悦等人勒死了他的父亲,登上了帝位 。
史思明被杀之前,叛军已经占领了河南、河北,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只要向南切断漕运或者向西挺进,就有极大的可能覆灭唐朝 。
安史之乱|“安史之乱”的真正祸首:倘若他再多活几年,唐朝可能会提前灭亡
文章图片

故而史思明临死前说:“我以前言语有错,但你何不等我拿下长安再来杀我?”可见,如果史思明多活几年,唐朝很可能提前灭亡 。他就是死在了自己的偏心和薄情寡义上了!
结语:
史思明有谋略、有武艺,而且薄情寡义,这样的人几乎没有弱点却又攻击性、破坏性极强 。在他的指挥下,唐朝的叛乱持续时间更长,根基动摇得更深 。所以有人说史思明才是“安史之乱”真正的祸首,如果他多活几年,唐朝就没有后面一百多年的历史了 。你们觉得呢?
安史之乱|“安史之乱”的真正祸首:倘若他再多活几年,唐朝可能会提前灭亡
文章图片

细细深究,也正是史思明的薄情寡义害了他 。他反叛唐朝、反叛安庆绪,最终也遭到了手下将领的反叛;他烧杀抢掠,无所顾忌,连自己的儿子都想杀,可见对待其他人更是凉薄 。所以他最终不能成大事,也早早就为我们埋下了线索 。自古以来成大事者,无不需天时、地利、人和,而人和是最重要的,没有他人的支持,最终很难成大事!
参考文献:
《揭秘:安史之乱祸首之一的史思明,到底有多厉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