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从盛京到北京:少帅张学良与《四库全书》


张学良|从盛京到北京:少帅张学良与《四库全书》
文章图片

《四库全书》编纂不久,乾隆皇帝就考虑到了《四库全书》修成后的存放问题,开始修建专门的藏书楼放置这几部《四库全书》 。
盛京(今沈阳市)是清廷发祥地,为“不忘祖宗创业之艰,示子孙守文之模”,决定在盛京建阁藏书,名为“文溯阁” 。
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文溯阁”于盛京故宫内西北角建成,清廷派人运送第二部手抄本及御制的“文溯阁”匾额于此 。
张学良|从盛京到北京:少帅张学良与《四库全书》
文章图片

到了近代,时任奉天督军的段芝贵将盛京故宫的许多珍贵文物运往北京,其中就包括全部的文溯阁《四库全书》 。
张学良|从盛京到北京:少帅张学良与《四库全书》
文章图片

【张学良|从盛京到北京:少帅张学良与《四库全书》】由于卷帙浩繁,找不到合适场所存放,只好弃置故宫保和殿,一堆就是十多年 。未加妥善保管,并不是《四库全书》所遭遇的最糟糕的命运,这部惊世巨著还时常面临流失海外的危险 。
自该书编纂以来,日本便一直虎视眈眈,垂涎已久 。1922年,利用国内政局动荡,清皇室受其掌控之机,日本妄图以120万元购买文溯阁《四库全书》 。早已受日本摆布的清皇室一则欲与日本交好,二则欲获取高额回报,遂借口经济困难,双方一拍即合,达成了买卖意向 。
张学良|从盛京到北京:少帅张学良与《四库全书》
文章图片

但这一暗中交易却为北京大学教授沈兼士所知 。沈兼士是语言文字学家,早年留学日本,师从章太炎,还担任过故宫博物院文献馆馆长,因此对文溯阁《四库全书》非常熟悉,对这部巨著的重要性更是了然于胸 。
他立即致函北京政府教育部,表示强烈反对,同时向媒体透露了这个消息,以争取舆论支持 。消息既出,举国震惊,反对这一暗箱交易的声音此起彼伏 。
1925年6月,奉天省教育会会长冯广民到北京参加“清室善后会议”,看见文溯阁《四库全书》被冷落一隅,很是痛心,希望将书重新运回奉天(今沈阳),以便能将国宝妥善保存 。
此时,张作霖正在奉天大兴文教,准备筹办图书馆、博物馆等,正需要文溯阁《四库全书》这镇馆之宝的回归 。于是,冯广民等人的建议很快得到张作霖张学良父子两人的支持 。
张学良|从盛京到北京:少帅张学良与《四库全书》
文章图片

张学良自幼师从金梁、白永贞等人学习国学,在其耳濡目染之下,他一直酷爱古文,喜欢古籍、字画,对传统文化有着强烈的热爱之情 。
他与东北有识之士一起,为《四库全书》的回归四处奔走 。在张氏父子影响之下,奉天掀起了一阵要求“书阁归一”风潮 。连总参议杨宇霆也致电当时的教育总长章士钊先生,称文溯阁《四库全书》为“奉省旧物,仍归奉省保存” 。
张学良|从盛京到北京:少帅张学良与《四库全书》
文章图片

此时,恰逢第二次直奉战争奉系获胜,控制了北京政府,将文溯阁《四库全书》运回之事,正可谓天时地利人和 。
张作霖不仅亲自过问此事,还责成时任代理农商总长的莫德惠具体承办 。这一力度极大,北京政府很快便同意将《四库全书》返还奉天 。
奉天方面马上派人昼夜兼程赶往北京,清点、登记、装箱、办理交接手续,查经、史、子、集共 6144 函,并以最快的速度将书运回了奉天 。
张学良|从盛京到北京:少帅张学良与《四库全书》
文章图片

对《四库全书》的存放,张作霖下令,仍以沈阳故宫的文溯阁为图书馆 。但因当时文溯阁已残破不堪,又被挪为他用 。所以,省署做出决定修缮前文溯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