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鲁柴登|内蒙少年放羊挖出大量黄金,专家赶到收缴,并发现千年古墓!

1972年的冬天,内蒙古高原还是一片寒风凛冽 。
伊克昭盟杭锦旗阿门其日格公社桃红巴拉生产队的一名16岁的小社员巴雅尔,照例赶着羊群出去放牧,地方是阿鲁柴登以南的一片草场 。
巴雅尔没想到,这一天对他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天,他将因为今天遇到的事在历史上留名 。
阿鲁柴登|内蒙少年放羊挖出大量黄金,专家赶到收缴,并发现千年古墓!
文章图片

【阿鲁柴登|内蒙少年放羊挖出大量黄金,专家赶到收缴,并发现千年古墓!】经过抢救性发掘,得出了大致线索,此处正是两座战国时代的匈奴墓葬 。从墓中挖掘出的文物来看,它们制作精美,用料昂贵,不是普通身份的民众所有,这里必然是匈奴高等级贵族的墓葬 。
具体是谁呢,对照《史记》的记载,也有了大致的轮廓 。
在这一地区,《史记》里有多次记载,其中三次可以作为依据:
二十年,王(赵武灵王)略中山地...至榆中,林胡王献马 。
(冒顿)“大破灭东胡王...西击走月氏,南并楼烦、白羊河南王 。
卫青复出云中以西至陇西,击胡之楼烦、白羊王于河南 。
以上三条可以清楚看出,战国时期居于河南地的当是匈奴林胡王和白羊王二支,林胡王居东,白羊王居西 。
因此,这里的墓主人可能就是某位匈奴林胡王或白羊王 。
从这些文物上,我们还能得到许多重要的考古信息 。
如这里发现了几件金项圈,结合其他匈奴墓葬中出土的银项圈、铜项圈,说明匈奴人有佩戴项圈的习俗,并且很可能根据等级不同,项圈的材质也有所差异,表现出等级差别 。
阿鲁柴登|内蒙少年放羊挖出大量黄金,专家赶到收缴,并发现千年古墓!
文章图片

出土的金饰牌,实际上是匈奴具带的一部分,具带也就是腰带 。根据史料记载,中原地区的具带上本来没有装饰,正是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起,匈奴胡带上的装饰艺术也被引入——“古大带、革带、皆无饰 。有饰者,胡带也 。”这些胡带的部件,为史料提供了实物佐证 。
阿鲁柴登|内蒙少年放羊挖出大量黄金,专家赶到收缴,并发现千年古墓!
文章图片

最重要的是那顶金鹰冠饰,它是出土的唯一一顶胡冠实物 。印证了中原地区武官佩戴的武冠和胡冠的关系 。关于这点《史记》中也早有记载,武冠即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时一起引入并开始效仿的 。
如今出土的鹰冠,从实物上证实了武灵王时期开始引进的胡冠,就是后世中原武冠的原型 。
阿鲁柴登|内蒙少年放羊挖出大量黄金,专家赶到收缴,并发现千年古墓!
文章图片

另外,墓葬和随葬品还说明了当时匈奴社会的发展程度 。
如此众多制作精美的金银器,说明在战国时期匈奴的阶级已相当严明,阶级分化相当严重,也说了这个时期匈奴的手工艺水平不低,已经达到相当发展的程度 。
在没有发现阿鲁柴登墓葬和出土的文物之前,由于缺乏实物证据,这些都只能从文献中去推测,这些文物为考古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
这些出土的珍贵文物,说明历史上北方民族与中原王朝之间,绝非仅有对抗与冲突,事实上相互间的交流与沟通相当频繁,并互相影响与促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