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孝孺|古代忠义楷模之臣,因不配合乱臣被诛十族,其实我们被骗了

前言:
明代名臣方孝孺侍奉建文一朝,因文采出众被视为一代文宗,他在“靖难之役”中为建文帝殉难,更被后世视为忠义的楷模之臣 。然而方孝孺最闻名的事,并非是自身文才与忠义殉难,而是“诛十族”一说,天下人普遍认为,方孝孺是历史上唯一一位被诛十族的“倒霉鬼” 。关于方孝孺的儒学思想,以及士大夫精神、文学成就,古往今来都有诸多研究成果,只有诛十族一说,并无学者涉猎研究,清代学者朱彝尊甚至直言,这只是个野史传说并非史实 。值得一提的是,大多数人谈及方孝孺殉难之时,都言朱棣诛其十族,那么这一个说法是怎样演化,进而史实化的呢?它到底可不可信呢?
方孝孺|古代忠义楷模之臣,因不配合乱臣被诛十族,其实我们被骗了
文章图片

明朝中后期大肆继承此说法
嘉靖年间著作《皇明通纪》,继承了方孝孺被诛十族的说法,成为后世流传最广的殉难版本 。不过此书记载的过程,与《野记》有所不同,并未提及方孝孺主动说诛九族的事,“上大声谓曰:朕当诛灭汝十族”,称是朱棣直接宣布诛方孝孺的十族 。本书还记载了方孝孺的亲族、朋友、门生,在其面前一一被杀的过程,对方孝孺殉难事迹的记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自明代中期以后,关于方孝孺殉难事迹的记载,开始有增加的趋势,诛十族一说自弘治、正德年间出现以后,受到了大量的引用与重视,但也仅仅作为一家之言,并没有成为方孝孺殉难事迹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
到了万历一代开始,越来越多的史料,记载方孝孺被诛十族的事 。甚至不仅是民间史籍,连在官员的来往公文中,都开始引用此说,被当做事实来陈述 。其中对过程记述最生动的,当属《方正学年谱》,几乎囊括了前代所记载的所有信息,还称方孝孺临死之前,留下一首绝命诗 。然而此书中有一个低级错误,其中记载“建文五年永乐篡位”,但方孝孺被杀之时,朱棣还没有定永乐的年号,而且绝命诗的行文风格过于直白,也不太符合方孝孺的诗才,这极有可能是作者杜撰增添 。明末时期关于方孝孺被诛十族一事,记载越来越丰富精彩,似乎已经成了板上钉钉的事实 。
方孝孺|古代忠义楷模之臣,因不配合乱臣被诛十族,其实我们被骗了
文章图片

清朝关于诛十族的流传与质疑
明亡清立之后,方孝孺殉难与诛十族依然紧密相连,进一步被议论流传 。《国榷》、《明史纪事本末》、《明史》,都记载评说了方孝孺被诛十族的事 。但到了康熙一朝之后,在官方史书中,逐渐剔除了诛十族的情节记载 。一些学者认同朱彝尊的观点,认为此说法并不可靠,从而影响到了官方史籍,对于方孝孺殉难事迹的记载 。清代官方史书大多未采行诛十族的说法,但诛十族之外的信息记载,与前代并未有太大出入 。例如清代后期的《明通鉴》,与张廷玉著的《明史》,关于此事的记载虽然大致相同,也保留了诛十族一说,但后面附加一段考异,以朱彝尊的观点为主进行表述 。一直到清代,私人史书在民间宣扬方孝孺被诛十族情节,依然与殉难事迹紧密结合,并广泛流传后世 。
方孝孺|古代忠义楷模之臣,因不配合乱臣被诛十族,其实我们被骗了
文章图片

关于殉难事迹的深入分析
通过对明代不同时期,关于方孝孺殉难事迹文献的梳理,我们能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关于此事的记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信息被加入,诛十族说便是其中之一 。靖难之役是一场皇族内部的争斗,朱棣通过一系列手段成功上位,方孝孺因为不肯合作,被朱棣处死并牵连其族人、朋友,这个过程是典型的政治上的迫害 。而朱棣起兵并没有合法性,为了巩固自身的统治,他必须对自己的作乱行为,做出合乎国家传统规范的解释 。在处死方孝孺、齐泰等建文旧臣之后,朱棣在司法上进行解释,说他们都是奸臣逆党,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危害到了国家的社稷,自己迫不得已起兵靖难 。朱元璋亲自编订的《皇明祖训》,其中有一段说:“朝内无正臣,内有奸恶,天子密令诏诸王,统领镇兵讨平之”,这是朱棣靖难的合法依据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