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码|低代码产品的“逆熵”小败局

编辑导语:短短的一年间,许多企业都把风口朝向低代码产品发展。传统企业舍弃Sass,投向“逆熵”能不能行得通?作者从六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我们一起来看下吧。
代码|低代码产品的“逆熵”小败局
文章插图
一、PaaS级低代码产品风口已来2020年钉钉宣布宜搭加入“钉原生”生态圈,成为了低代码在中国市场风光无两的时刻,也把“低代码”这个产品概念丢到了所有IT从业者面前。
从资本到各大企业战略决策层,都嗅到了风口的味道。短短一年间,电商企业、民宿企业、智能家居企业、传统SaaS企业、金融企业纷纷下注低代码,但很多企业的战略选择,止步于既有的舒适区隔靴搔痒,正在给自己铺就一场巨大的隐患局,随时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被人玩味的产品“小败局”。
二、我们先从这两个关键词开始1. “低代码”讨论低代码产品之前,我们需要先来限定一下范围。如果回归本质,低代码绝对不是一个什么革命意义的新鲜概念,只是一个随着计算机编码技术发展,技术不断下放“平民化”的过程。
举例来说,相较于原生编写CSS、JS的前端编码模式,Elements这样的组件化封装就是一种低代码;同样的,一些交付企业自己定义的DSL标记语言,相较于直接编写Java代码,也是一种低代码。
诚然,这些都是低代码领域的不同赛道,但往往以开源或内部封闭生态的交付提效工具为定位,产品商业化价值相对有限,我们在此也就不做赘述。
我们要讨论的是以“搭建一个完整可用应用、提供完整运行可用交付环境”为目标的快速应用开发(RAD)PaaS产品。
Gartner在2020年魔力象限中定义在领导者(Leaders)象限的Salesforce、OutSystem、Mendix、Microsoft、Appian、ServiceNow无一例外均为此类产品。
代码|低代码产品的“逆熵”小败局
文章插图
如果我们把目光转回国内市场,可以发现一线大厂也基本选择了这个路线:阿里的宜搭、云凤蝶、华为的AppCube、腾讯的微搭。虽然在能力层定位上略有不同,但基本的战略规划趋同,以后可以单开一帖对比一下他们彼此的异同。
2. “熵”【 代码|低代码产品的“逆熵”小败局】熵,作为一个热力学概念,大家应该并不陌生,用来描述一个系统的混乱程度。除了描述一些物理现象,熵的概念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这个世界发展的客观规律——这个世间万物都会本能的朝越来越混乱的方向发展——这就是熵增原则。
仔细想想刚入住的新家是不是宽敞整洁,几年之后是不是四处都是难以断舍离的混沌景象。
代码|低代码产品的“逆熵”小败局
文章插图
三、熵与系统演进回到我们IT从业者每天面对的软件应用,如果加上一个时间线来观察TA,是不是也是越来越复杂、越来越混沌。回想一下你经手的那些项目,随着从0到1、从1到N,是不是越来越复杂,当然,我们主观不愿承认,在变复杂的同时也越来越“混乱”。
我曾经经手过一个内容管理系统的重构项目。10年前,这个项目设计初衷,就是一个标准到不能再标准的CMS内容管理系统。

  • 清晰的角色:创作者、编辑者、发布者、阅读者
  • 清晰的功能:增、删、改、查。
这在十年间,需求提出团队换了一拨又一拨,开发执行团队也换了一个又一个,项目从标准的CMS系统,新增了协作、分级审批、项目管理以及人事管理等一系列功能,项目越来越“混沌”。
十年之后的今天,已经没有哪个人可以讲得清这个项目的真正全景,也因此要想抽丝剥茧理出个头绪简直是困难重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