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明朝与清朝的大决战,洪承畴的13万军队全军覆没,真的这么惨吗?

清军损失应该没那么大,要不然张存仁以及祖可法等汉臣不会强烈请求皇太极尽快入关,皇太极也不会给崇祯传话要么接受我的条件,要么就准备好武器大家再干一票 。明洪承畴的处境比战国赵括的处境好许多 。大明气数仍存这点粮食也不是十分困难 。怪崇桢指挥前线下死命令也不客观,主观在主帅洪承畴上将略在战场条件相等的对手面前逊色些 。打农民战的出色望风披靡势不可挡 。不知用以己之长克彼之短,平均用兵不识变化,主动求战于野被俘 。
【明朝|明朝与清朝的大决战,洪承畴的13万军队全军覆没,真的这么惨吗?】
明朝|明朝与清朝的大决战,洪承畴的13万军队全军覆没,真的这么惨吗?
文章图片

多尔衮从女儿河至渤海边,挖出的三道大壕沟,是此战役的关键 。两军势均力敌,清军居然能在明军眼皮子底下包抄到后方,还带好装备完成了这么大的工事 。明军对此视而不见或者说完全不知,内部一定是出了啥问题 。明军的斥候呢,探子呢?还是洪承畴坐等被围,难辞其咎 。败因根在崇祯 。兵多响艰不是理由,要打仗哪有不困难的,急功近利的结果是钱没少花人没了 。若放手给洪承畴,洪一定会练兵整合好各部之后再行进军,相信局面会大不同 。
打仗打的是综合国力,打的是将士用命,打的是朝廷团结一致,打的是百姓支持,明朝廷后期,这几样他有那样能拿出来的?明后期吏治腐败,百姓名不聊生,官军贪生怕死,靠几个军事猛人还处处被掣肘,你说还有打赢希望吗?崇祯皇帝更是只有做守成之君的本事,那有扶大厦将倾的能耐啦?当然对崇祯还是很同情的,自己没有那么大的振兴明朝的能耐,朝廷更没有像张居正那样的官员,只能说崇祯在他的能力范围内尽力了,没有像历史上亡国之君那样醉生梦死,不理政务!甚至比起他的祖父万历皇帝他的哥哥天启皇帝来说,他是合格的!
明朝|明朝与清朝的大决战,洪承畴的13万军队全军覆没,真的这么惨吗?
文章图片

大战对决怎么可以撤呢?只有玉石俱焚,谁撤谁就漏出了防御的空档,再说几万人组织调头装备的拆卸,防御阵地的重新构建,这些东西在对决时一动就乱,一乱就被敌人打的没有还手之力 。所以打战在于决心和统一的意志 。出发时既然想决战的就要打光了为止 。不是你光就是我光 。
崇祯是自己把自己玩死了,行军打仗和玩一样,动不动催命一样催促行军,结果导致准备不足全军覆没,洪承畴和孙传庭都是 。农民军满清遥相呼应,东北攻守已异位,明朝应该放弃东北,完全剿灭了农民军后,对满清采取守势,东北冰天雪地,满清也搞不出什么名堂,明朝修养生息几年后,恢复了国力,耗都耗死满清 。
明朝|明朝与清朝的大决战,洪承畴的13万军队全军覆没,真的这么惨吗?
文章图片

如果崇祯熟读水浒,招降李自成,用李部人马征剿辽东造成两败俱伤,然后用关宁铁骑作最后冲锋,即使李部作战不利也可以消耗皇太极实力 。至于张献忠,招降即杀!中原军队一但出塞作战,最大的困难就是后勤补给 。汉族军队以步兵为主,行动缓慢,汉族人习惯吃粮食蔬菜,就样粮食运动就极为困难,而塞外人烟稀少,也难以筹粮 。而游牧骑兵,一天可以行进上百里,可以吃肉干,饮马血,几天之内就可以进入长城进行抢掠 。
洪承畴好大喜功中皇太极诱敌深入计,给你几个小胜而不察,被断其粮道,不战自乱,在多的战略变化也是废纸一张 。不思量以带的军马能收复失地多少,务持重为计防御城池断不可野战 。进行长期相持反劫其补济粮道,待机而为出城歼其数小股部队 。积小胜为大胜 。倚深沟高垒,定不会全军覆灭,不求有功亦无过 。野战必失利,果然难逃其劫 。又一赵括速战速决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