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成都如何借势西部陆海新通道“东风”?这场大会上大咖支招

西部地区远离海洋,货物运输经东向出海时间过长,而空运费用过高,尴尬的“物流困局”制约了西部地区对外的经济联系。2019年8月,《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的正式出炉,打通了西部地区与东南亚、南亚、中亚甚至欧洲的连接通道。如何借势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东风”,进一步助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7月26日,为期三天的2021西部国际物流与交通融合发展大会暨2021西部国际物流与交通博览会在成都开幕。作为物流、交通行业全产业链品牌展会,现场来自北京、天津等全国30多个城市的代表,以及来自塔吉克斯坦、老挝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嘉宾,共同探讨物流与交通互联互通、融合发展背景下的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 大会|成都如何借势西部陆海新通道“东风”?这场大会上大咖支招】
大会|成都如何借势西部陆海新通道“东风”?这场大会上大咖支招
文章插图
“蜀道难”是把双刃剑
让成都航空枢纽作用得以凸显
“陆海新通道建设,航空作为其中重要一环,应发挥其作为桥梁的作用。”在南方航空物流有限公司四川分公司总经理王旭看来,“蜀道难”让航空得到极大发展,相较于国内其他城市来说,成都的航空枢纽作用尤为凸显。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2月1日,成都国际(地区)定期直飞航线已达80条(其中,国际全货机航线11条),成都至欧洲的国际全货机航线拓展至4条、周航班运力达1150吨。
“成都航空运输不断发展,加深了成都与国际各城市、地区之间的往来,贸易、货运自然不断增加。”王旭说,举一个最直观的例子,他作为一名从广东过来的“蓉漂”,在买海鲜时发现,成都的价格竟然比广州、深圳还便宜,为什么?“因为成都的海鲜是从泰国、澳洲、加拿大等地直接进口,不用经过沿海城市再转移,是一手价格,再加上地方政府投入的民生补贴,价格自然就降下来了。”王旭表示,“蜀道难”让四川、成都地区的交通相对闭塞,但“蜀道难”同样让四川、成都成为了开放的前沿。今年6月27日,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正式建成投用,作为中国大陆第三个拥有双国际枢纽机场的城市,未来在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建设中,航空仍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解困“一仓难求”
从“单一发展”到合力破局
与航空运输不同,“铁海联运”、中欧班列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中的关键环节,其发展建设仍面临不少挑战。
“其实从目前的发展势头来看,无论是成都还是重庆,在中欧班列、‘铁海联运’方面发展势头都很强劲。”据陆海新通道运营有限公司市场部副部长李玮介绍,从该公司情况来看,其中欧班列开行数量已从过去的一月一班,增加至目前每月50班左右,直航通道也从过去的一条,增加至目前的28条,基本覆盖了东南亚、东亚等地的重要国家和地区。
数据显示,2020年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开行4596列,开行数量超过前3年总和。从成都看,在中欧班列方面,截至今年7月23日,成都境外站点城市增至63个;8年来,成都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超过8000列,成都国际班列累计开行突破13000列,建立起以成都为主枢纽、西进欧洲、北上蒙俄、东联日韩、南拓东盟的成都国际班列线路网络和全球陆海货运配送体系。
“但从整体来看,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中面临‘一仓难求’、资源分布较散的困局。”李玮表示,随着货物运输需求量不断增加,“一仓难求”成为当下不少区域运输中最大的困境。同时,由于资源分散,各省各城市独立发展,造成国内省市间资源无法实现优化整合。
“开展有效合作无疑是最佳途径。本身川渝在产业上有一些差异化,成都产业有自身的特点,重庆产业也有自己的特性,因此在货运中或可寻找一个平衡点,来达到合作共赢的效果。”在李玮看来,成渝两地可开展资源整合后的差异化发展,通过两地联合发展,协调两地货运资源,实现最优选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