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康熙、雍正、乾隆祖孙三代,为何一定要消灭准噶尔汗国?( 二 )


康熙|康熙、雍正、乾隆祖孙三代,为何一定要消灭准噶尔汗国?
文章图片

战争的爆发到底是因为噶尔丹策零存心要分裂呢,还是雍正帝要直接控制噶尔丹呢?
我觉得两种原因都有,雍正帝的手段不是最明智的,而噶尔丹策零的安稳也仅仅是一时老实而已,早晚会再生祸端,也就是说这场战事无法避免,早晚而已 。
另外,推测的再合理也要拿出实证,不能主观臆测,把与沙俄的一切交流归为叛逆行为 。
雍正九年,两军在多地发生战斗,互有输赢,但毫无疑问,清军属于“客场”作战,后勤方面暴露出来的问题还是很严重的 。
大、小策凌敦多布用上诈降计,没想到傅尔丹竟然还就信了,被人伏击之后仅剩两千人跑回科布多,损失兵力2万余人 。
康熙|康熙、雍正、乾隆祖孙三代,为何一定要消灭准噶尔汗国?
文章图片

噶尔丹策零的野心充分被胜利激发,或者说他是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于是走上了前辈们的老路,暴揍喀尔喀蒙古诸部,但遭遇到了顽强的抵抗,驰援的清兵最终与准部爆发显光寺之战,作战顽强但家底忒薄的噶尔丹策零遭受重创,再次提出议和 。
噶尔丹策零好歹算是主场,拍拍屁股就能回老家,清兵可不行,几年下来国家财政被拖得不要不要的,双方与雍正十二年的时候正式停战谈判,这一谈就谈到了乾隆四年......
事实证明,无论准部是否招灾惹祸,清廷都不敢相信了,因为太没信誉,乾隆帝也时刻盯着准部的一举一动 。
乾隆十年,准部爆发瘟疫,噶尔丹策零身死,准部陷入无休止的内战,一打就是七年,最终虽然有了结果,但是整个准部分崩离析,人心打散了,资源打没了,乾隆他来了 。
康熙|康熙、雍正、乾隆祖孙三代,为何一定要消灭准噶尔汗国?
文章图片

乾隆二十年,乾隆帝“一意孤行”不顾全体大臣的反对,力排众议直接发兵准部,沦为战五渣的准部政权无力抗争只能接受覆灭的命运 。
康熙、雍正、乾隆祖孙三代,为何一定要消灭准噶尔汗国?
就像三位皇帝的定位一样,起到关键作用的还是雍正帝 。
康熙帝时代,虽然恨毒了噶尔丹,但是康熙帝并没有把怒火发泄到准部这个大群体上,事实上还对继任者策妄阿拉布坦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但是没想到换来的却是背叛 。
康熙|康熙、雍正、乾隆祖孙三代,为何一定要消灭准噶尔汗国?
文章图片

雍正帝时代,初期的“内乱”让他自顾不暇,罢兵谈和是雍正最明智的选择,但等雍正帝腾出手来的时候,他的立意非常明确,准部要整体入编,融入成为大清的一部分,否则就只有战斗,态度虽明确,路线也没错,但是那个年代道路交通是个问题,客场作战疲于奔命也是问题,后勤补给更是问题,国家消耗太大雍正也扛不住压力,所以只能暂时休兵罢战 。
康熙|康熙、雍正、乾隆祖孙三代,为何一定要消灭准噶尔汗国?
文章图片

乾隆帝时期,虽然乾隆也明白,准部安稳的话,蒙古就不可能安稳,但是他一是充分吸取了经验,没有盲目开战,二是始终静观其变寻找战机,并没有因为所谓的和平岁月而放弃对准部的征讨,所以最终达成所愿 。
【康熙|康熙、雍正、乾隆祖孙三代,为何一定要消灭准噶尔汗国?】与准部的战争自开衅到收复共耗时70年,并不是康雍乾非要整死准部,而是二者的势力版图有重叠,陷入战争是难免的,准部做大做强就要扩张,大清为了盟友的安全,为了自己的安全就不让准部扩张,这是无法调和的矛盾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