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刘备取益州,庞统提出上中下三计,为何刘备要用中计呢?

益州是刘备人生的第二桶金,也是他获得与曹操、孙权三足鼎立的最大资本 。刘备从刘璋手中巧取豪夺益州,充分展现了一代枭雄的老谋深算,虽然《三国演义》尽力给他描红,但《三国志》却赤裸裸地揭露了刘备的虚伪 。
刘备|刘备取益州,庞统提出上中下三计,为何刘备要用中计呢?
文章图片

从地图上可以看出,葭萌关距离成都500多里,中间还要经过剑阁、梓潼关等险要,不被人发现难度很大 。更危险的是,刘备身后仅110里的白水关,有两双眼睛盯着他!
二、白水关守兵是刘备的心头大患
名义上,白水关的杨怀、高沛要接受刘备的领导,但这二人是刘璋的心腹,当刘备不利于刘璋时,他们肯定会替刘璋排雷 。
另外,刘备从荆州带过来的人马只有一万人,而且都是步兵,白水关则是刘璋的精骑 。因此刘备必须先要解决掉杨怀、高沛,吞并他们的精兵 。
刘备|刘备取益州,庞统提出上中下三计,为何刘备要用中计呢?
文章图片

【刘备|刘备取益州,庞统提出上中下三计,为何刘备要用中计呢?】从刘备兵临城下时,成都城内仅剩三万人马来看,刘璋对刘备太过信任了,应该把所有精锐都给了刘备 。
于是刘备按庞统的计谋,告诉杨怀和高沛:荆州出事了,我要回去处理,你们来交接一下工作 。
这二位傻帽一听说“瘟神”要主动搬家,高兴得把智商丢了,只带了少量轻骑就过来交接工作,结果被刘备轻松干掉 。刘璋最精锐的部队,都落入刘备手中 。
按《三国志》记载,杨怀和高沛已经得知张松被杀的事,而且奉刘璋的命令,对刘备隐瞒了这件事 。按理来说,他们应该有高度警惕,实在搞不懂怎么会笨到这种程度,两人双双送到刀口上 。
刘备|刘备取益州,庞统提出上中下三计,为何刘备要用中计呢?
文章图片

《三国演义》说,哥俩身怀利刃赴宴,准备乘机干掉刘备 。这个解释与其说是帮杨怀高沛的无脑做解释,还不如说是帮刘备描红:你看看,都是刘璋不地道,把皇叔逼上梁山了 。
解决了杨怀和高沛,刘备进退自如,至少立于不败之地了,远比搞奇袭成功的概率大得多 。
三、大张旗鼓攻成都不会有太大难度
我们无比同情“忠厚清纯”的刘璋,但他确实不是个好的政治家 。他还来不及出场,就被诸葛亮贴上“暗弱”的标签,就被张松、法正之流四处“插草标” 。如果这种情况下,他的益州还能保得住的话,我都想穿越过去比划比划了 。
刘备|刘备取益州,庞统提出上中下三计,为何刘备要用中计呢?
文章图片

果然,刘备用了不到一个月时间,就势如破竹,陈兵于涪城,离成都不到三百里 。紧接着,让刘璋开眼的事情上演了,他的部下们纷纷举手投降,包括重量级的大人物李严 。
其实这种状况,不出刘备所料 。当初刘备入蜀,刘璋率众出城三百里迎接,庞统就给刘备提出一计:在宴席上劫持刘璋,直接夺了益州!
刘备拒绝了,理由是咱做人不能这么没底线,咱是仁义之师嘛 。其实刘备心里是这么说的:老庞你眼窝子太浅,夺益州不难,怎么治理才是难点,你没看到益州乱成啥样,叛徒一大堆,咱们搞不清这些人的成分,贸然接手益州,谁敢保证我不会被出卖?
刘备|刘备取益州,庞统提出上中下三计,为何刘备要用中计呢?
文章图片

所以,不能急,先得摸底,至少得搞清楚谁是可利用的,谁是顽敌嘛!这就是刘备的老谋深算之处,他早就料到刘璋守不住益州,要不然他不会来 。可是他又着眼于未来,又以道义的方式表现出来,可以说“那啥”做了,贞洁坊也立了!
刘备甚至还掐住了刘璋的人性弱点——过于仁慈 。当刘备兵临城下时,有人给刘璋提出了一个歹毒的计谋:坚壁清野,饿死刘备!意思把成都周边老百姓的粮食抢光,房子烧光,给刘备留一片焦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