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陶|福字咋来的?“福”字的最早源头,是甘肃黄河边出土的一种彩陶

过大年,家家户户贴福字!福字的最早源头,就是甘肃出土的这件文物!
过大年,贴福字!这是千百年来,中华春节必备的节目之一 。可是,研究表明,甘肃黄河流域出土的这件文物,是福字的最早源头 。
彩陶|福字咋来的?“福”字的最早源头,是甘肃黄河边出土的一种彩陶
文章图片

在彩陶中,马家窑彩陶制作工艺无疑是顶尖的 。马家窑彩陶的残片断口,呈现一种淡黄色,比较薄,数千年后,依旧能感受到它的坚硬 。而尖底瓶的水涡纹,画得一丝不苟,流畅婉转,一气呵成 。马家窑是彩陶文化的巅峰时期,这件尖底瓶无疑是其中的代表性器物 。
马家窑文化遗址的发现者是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 。1923年,他首先发现于甘肃省临洮县的马家窑村 。马家窑文化包括马家窑、半山、马厂三个文化类型,距今大约五千年左右 。
3,尖底瓶,不是取水器
【彩陶|福字咋来的?“福”字的最早源头,是甘肃黄河边出土的一种彩陶】不过,长久以来,人们对尖底瓶的认识不足 。上学时,老师们讲尖底瓶,激动于先民的创举,讲得神采飞扬,我们也惊叹不已 。至今,还记得老师说过的话:尖底瓶放入水中,能自动下沉,注满水后,瓶口自动朝上在水中立起 。这样,先民取水就轻松多了 。
彩陶|福字咋来的?“福”字的最早源头,是甘肃黄河边出土的一种彩陶
文章图片

其实,此时对尖底瓶的评价,完全误读先民的思维 。远古时期,先民尚不能凿井,从自然河道取水,无需如此复杂 。其次,耳上栓绳提水,瓶子将会倾倒 。
早在1988年,陕西省西安市半坡博物馆孙霄与赵建刚通过实验证实了尖底瓶取水的谬误 。因为,他们发现尖底瓶入水后,无论是在静水还是在河水中都不会很快地沉入水中,入水量一般不到瓶容积的1/3,且由于瓶耳过低,绝大部分尖底瓶在盛水后都因重心高于瓶耳而倾覆。
彩陶|福字咋来的?“福”字的最早源头,是甘肃黄河边出土的一种彩陶
文章图片

那么,先民制作如此多的尖底瓶,究竟是用来干什么的?人们作出多种推测,有干旱地区特有水器的猜测,有尖底插入地下作保温器皿的原始“暖瓶”之说,有原始的净水器,便于水中泥沙沉淀 。
远古时,先民不会无缘无故做一个器物的,人力不足,物力匮乏,不会盲目地去搞什么形象工程 。古人留下的器物,或为实用,或为礼器 。尖底瓶用于礼器的可能性更大 。
4,尖底瓶就是远古的的酿酒器
读《中国文明起源新探》,苏秉琦先生说,尖底瓶不一定是汲水器,甲骨文的酉字,就有尖底瓶形象,他称小口尖底瓶为“酉”瓶,并推测或许放在玉琮之上 。也有人言:尖底瓶多出现在干旱少水之地,与祭天、祈雨有关 。想想,先民们双手抱着瓶子,围成一圈,祈求上苍,是多么令人震撼的一幕 。
彩陶|福字咋来的?“福”字的最早源头,是甘肃黄河边出土的一种彩陶
文章图片

不过,近年人们对尖底瓶的用途进一步作出研究 。更大可能是一种酿酒器 。人们发现,早期酿酒器,多是小口、鼓腹、圜底 。这样便于发酵,也便于保温,减少蒸发,也能有效提高沉降率 。学者们考证众多考古遗址的出土,并进行检测分析一些尖底瓶残留物的成份,认为它是一种酿酒器 。《说文解字》中说,酉,就也 。八月黍成,可为酎酒 。而在甲骨文、金文、大篆中,酉字就是尖底瓶的形成 。(见图) 。而酒,则是水加酉 。自古至今,酒是祭祀活动的必备 。那么,尖底瓶也自然有祭祀的功用 。
5,福字的最早源头来自尖底瓶
现在我们明白了,远古时期的尖底瓶,就是用来酿酒的器物 。而酒则是祭祀天地鬼神的必备 。故而甲骨文中的福字,写为双手拿起酉,把它展示给神灵 。其实,甲骨文中的福字,就是先民们拿着尖底瓶,祭祀天地鬼神,为人们祈福 。尖底瓶的两个耳朵,就是先民们两手端起来的把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