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陶朱公救子的故事存在漏洞,如果细想一下,它是违背常理的
历史故事总是充满了趣味和哲理,但历史发生在很久以前,无人能亲自证明一切,只能以史料作为借鉴 。司马迁写的《史记》中,有一个“陶朱公救子”的故事,虽然故事情节曲折令人回味无穷,仔细推敲一下却漏洞百出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文章图片
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我们似乎并没有看到,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贪污受贿进谗的贪官;一个因没有吃到嘴边肥肉而恼羞成怒的小人 。如果按照人之常情来看,即使陶朱公的大儿子言而无信,但作为陶朱公的朋友,庄生“不看僧面看佛面”,起码不会再次将他的儿子送入险境,故此来看,庄生与范蠡之间的交情并不深厚,或者说二人之间的“友谊”很可能是建立在金钱基础之上的 。
庄生固然有问题,但范蠡的问题似乎更大,毕竟他的表现极为反常 。故事中的范蠡似乎很有远见性,知道大儿子根本救不出自己的二儿子,所以才提前准备葬礼 。然而世界上没有不爱儿子的父亲,既然范蠡已经知道了事情的结果,为何非要让大儿子前去营救呢?从常理上而言,他的举动似乎十分反常,更何况范蠡绝非普通人,难道他只是拗不过大儿子的脾气?这似乎完全不可能 。退一万步讲,如果将我们换作是陶朱公范蠡,我们也必然会叮嘱儿子不要吝惜钱财,而不是等儿子走后自作聪明的办葬礼 。
【范蠡|陶朱公救子的故事存在漏洞,如果细想一下,它是违背常理的】
文章图片
最后我们谈谈陶朱公的大儿子,在故事中,陶朱公的大儿子似乎显得相当愚笨,他不辨是非,亲手葬送了二弟的性命 。但从客观角度而言,即使是情商极低之人也不会做出如此蠢笨之事,求人办事必然要送去礼物,他成长在豪门之家,不可能不懂得其中的道理 。更重要的是,即使陶朱公的大儿子果真如蠢猪笨牛一般,他起码也会等到二弟被释放出来才会登门讨账,而不是在未见到弟弟之前就迫不及待的索要钱财 。
文章图片
由此我们也能看出,“陶朱公救子”的故事实在是漏洞百出,司马迁在撰写历史时并未对其加以仔细考证 。谈到这里,小编的奉劝诸位,读书的确可以使人耳聪目明,但“尽信书不如无书”,读书之时仍需要带着质疑与审视的眼光 。
参考资料:《史记》中华书局出版 司马迁著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推荐阅读
- 西施|逃脱吴越之战的硝烟,与范蠡乘扁舟泛五湖,西施的归宿最后如何
- 越王勾践|商圣范蠡:简单的一句话,一箭三雕让勾践信服,越国这才得以灭吴
- 范蠡|人有时会因为贪图小利而付出巨大的代价
- 关于范蠡的轶事典故有哪些?范蠡教了儿子什么道理?【图】
- 范蠡对越国的兴盛有什么贡献?
- 西施|江苏出土范蠡墓,西施之谜终于揭开,学者:我们误会西施2000多年
- 诸葛亮|诸葛亮临死前大喊“庞德公救我”,死后嘴里含着7粒米,有何用意
- 西施|西施是范蠡恋人,灭吴后两人功成身退泛舟西湖?不!真相很残酷
- 范蠡|“商圣”范蠡:功成名就却全身而退,身为商人,为何如此豁达?
- 范蠡|史上活得最明白的人,至今仍无人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