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袁世凯接手大清朝后,是如何解决财政危机的?

辛亥革命爆发后,让清政府最头疼就是军饷问题,这个时候的大清朝已经是风雨飘扬,国库中已不剩一两银子 。袁世凯被起用后,隆裕太后勒紧裤腰带,连嫁妆都给赔上了,才凑了几百万两军费 。但这点钱,还不够几天的开销 。
袁世凯|袁世凯接手大清朝后,是如何解决财政危机的?
文章图片

借款的用途用附件形式加以限定,即:中国政府到期债款,裁遣军队,整顿盐务和行政费等项 。这次借款除了照例有经济性的榨取之外,还附有政治性条件,根据合同规定主要有以下几项:
1,将来以盐税担保而借款,或与此款相同用途之借款,银行团有优先权;
2,在审计处设洋稽核员,凡关于借款款项之领款凭单须有洋稽核员会同签押;
【袁世凯|袁世凯接手大清朝后,是如何解决财政危机的?】3,在盐务署内设稽核总所,除中国总办外,有洋员会办一人,共同主管所有发给引票,汇编各项收入之报告及表册各事 。凡盐务进款要存于指定银行,非有稽核总所总办、会办共同签字之凭据,不能提用 。
从此,继海关税之后,盐税也被银行团控制 。关、盐两税向来是旧中国财政收入的大宗,至此管理支配权已尽落外人之手 。
袁世凯|袁世凯接手大清朝后,是如何解决财政危机的?
文章图片

1913年4月26日,袁世凯不顾国会及各省各界的反对,同五国银行团签订了《中国政府善后借款》合同 。5月21日,为数2500万英镑的善后借款开始在伦敦、巴黎、柏林、圣彼得堡和东京发售借款 。
英、法、德、日、俄五国财团代表的银行是英国汇丰银行、法国东方汇理银行、德国德华银行、日本横滨正金银行、俄国道胜银行 。借款的数额看上去很大,可是除去折扣,实际借到不过2100万英镑,再扣除各国以前的各项垫款共600万英镑,加上各省向五国所借的280万英镑,以及革命期间各国损失赔款200万英镑,真正拿到手的仅有1000万英镑 。
这笔借款47年的利息共合4285万英镑,本息共计6785万英镑 。可见,袁世凯的善后大借款的目的:一是与列强实现一笔政治交易,把过去的清政府的借款、赔款由北京政府承担下来;二是接着善后之名得到一笔借款来解决就要发动的战争所急需的军费 。
袁世凯|袁世凯接手大清朝后,是如何解决财政危机的?
文章图片

各国列强通过这次大借款不仅获得了经济上的优厚利益,而且还掌握了中国财政的一个重要命脉——盐务 。而且这笔借款为中国实现民主主义带来了很大的障碍 。

    推荐阅读